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隔岸观“辩” ——谢马电视辩论观感

(2008-02-26 19:54:46)
标签:

台湾选举

马英九

谢长廷

电视辩论

观感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隔岸观“辩”

                 ——谢马电视辩论观感


作者:乐之史



     

    台湾选战正日趋热烈,与该地历次选举游戏一样,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两候选人互相攻讦,口水谣诼满天飞,个人性格禀赋、道德水准等,均成为攻击的内容。选民不得不在云山雾罩中,尽力辨别候选人的真实政见。

    对台湾选民来说,由于目前马英九与谢长廷均有丰富的行政经历,并非突然冒出的黑马;因此,性格如何,民众皆早知悉。而在台湾成熟的法治环境中,政党候选人也不大可能有太多的道德瑕疵,以免累及本党。是故,在此情形下,政见之水准高下,实际上便成为影响选民抉择最为重要的实质性因素。

    大概是为了让选民更清楚地知晓双方政见核心,或提升选战的水准,少点口水,多点牛肉面包,因此,224,台湾多家媒体联合主办的第一场选举电视辩论开幕。作为大陆地区一个有兴趣的旁观者,乐之认认真真看完全部辩论会转播,感触颇深,以下略谈数点。

      这次辩论会,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形式。首先,它好象是完全是数家民间媒体联合主办,与目前政府无涉,以免中立性被人攻击。媒体色彩则甚均等,扮演主角的则是台湾的公共电视(它号称是台湾唯一的一家独立电视媒体,接受政府每年九亿台币预算补助,属於全民共有,不属於政府,也不属於任何政党)。

    向候选人提出的20个问题,也完全从民众以影音方式透过网络自由提交的400多问题中选出,问题兼顾各种重要民主议题。同时,提问人也有机会在现场追问。两位担任过高官的最高职位候选人,都必须直面民众提问,提出自己的回答。提问时间、回答时间、以及互相诘问时间等均有严格规定。回答如超过时间,话筒立即消音,不让其有违规可能。这种形式,使竞争大位的两位台湾最大政党的首长,必须认真严肃谦虚地回答来自公民的心声,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政策。有趣的是,候选人一再称赞问题的重要,并且尽量拉近与提问者的距离,但是提问者却几乎都责怪候选人回答得不好。谁是有权利的主人,谁是可能的公仆,自然都在不言中了。

      其次,这次辩论会的问题及回答绝大多数均为民生悠关议题,鲜见空泛的东西。或者都是与民众钱袋及权利、生存有关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举凡会上讨论的环境保护、农业发展、薪资物价、教育权利等等,无一非民众关心者。民生无疑是政治的根本之道,如何提升民众生活水准,保护生存环境以及民众基本人权,是任何候选人及其班子都必须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尤其对弱势人群的关怀,更为大家关注,如原住民生活如何改善,其文化如何保育;单亲妇女的怀孕育儿津贴,甚至同性恋人群的权利维护等。候选人为了争取选票必须对这些弱势人群的问题真正提出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提出的问题都甚有水准,表现了台湾公民意识的水平。如有多位公民问到如何改善台湾碳排放问题,显示它成为台湾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所谓公共议题,有时不一定都直接讲到每个人短时内的收入多少,但却与大众集体安全环境相关。这种问题也恰恰能反映政治人物思想水准。如果政客仅仅都是为眼前利益驱动(如GDP,投资额,现代化形象等等),自然无法打动有成熟公共意识的选民。

      再次,这次辩论会也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候选人理性的一面。辩论会上,谢马两人尽管政见不一,性格各异,然而,两个人都表现出良好的口才,与辩论水平。据马在开场时介绍,这两位当年都曾经是台湾大学辩论队中的高才生。谢、马先后毕业于台大的法律系,一个去东洋深造,一个去了西洋镀金,同样都拿到了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然后投身于政治。路径虽然不一,但其能力显然久经历练。这从辩论会上双方表现出来的丰富知识水平,以及口才能力完全可看出。由于回答时间有限,或一分钟,或一分半钟,所以如果表达能力欠佳者肯定会出问题,然而这两位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要害,给出自己正面的回答。两个人在应付法律、政治、经济、教育、环境、文化、外交等各种议题时,大致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富有自信。尤其在回答问题时,许多时候都能脱稿表达,按照自己最大利益来选择合适的言辞予以答复,同时也不忘巧妙打击对方。能通过这种知识展示与辨才比赛的候选人,相信再烂也不会烂到哪里去了。

      政治,即如何处理众人之事,而出面代众人处理事务者,自然必须众人同意授权,所以才会有所谓选举。竞选过程,也就是候选人向公众介绍其治理公共事项的方法与水平能力等。选民通过他们展示出来的水平能力,决定自己的选票取向,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法则,决定选择哪一位来代其处理公共事务。在这个过程中,政见展示及能力竞赛实为其核心。

    如果打着政治的旗号,或选举的招牌,却毫无竞选——亦即政见能力水平公众秀的实际过程;那么,这种政治,这种选举,其真实性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怀疑。对台湾的选战,我们如果能够抛开一些意识偏见,从旁观的角度来欣赏,也许不但能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政治常识,更能加深我们对自己身边许多问题的思考。



(来源:新浪,2008-2-25作者:乐之史,

原题《谢马电视辩论观感——何谓政治?》

      http://blog.sina.com.cn/lezhishi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2-26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