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人文/历史天津地域文化利顺德起士林租界文化形象代表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利顺德·起士林——天津租界文化的形象代表
城厢文化、码头文化与租界文化——既迥然有异而又相互包容的三者——共同支撑起天津的地域文化,势成鼎足。如各举三两家老字号作为其中某一种文化的形象代表,那么天津租界文化的形象代表就是利顺德和起士林。
始建于1863年的利顺德大饭店,东靠海河,位于和平区台儿庄路与泰安道交口西北侧,占地5054平米,建筑面积22287平米。创始人是基督教伦敦会牧师殷森德,以其名字的谐音与《孟子》中“利顺以德”的句义,命名为利顺德饭店。该店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家涉外饭店,号称“华夏第一店”。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饭店享此殊荣者,仅此一家而已。
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名著中多处的环境描述,正是利顺德的写照。日本近代文学家二叶亭四迷,在作品中曾有关于利顺德饭店设施豪华、环境幽雅的描述。孙中山来津曾三次下榻于此,末代皇帝溥仪、十世班禅大师、京剧大师梅兰芳都曾在此寓居,故该店分设“翠亨林”“溥仪厅”“文都厅”“兰芳轩”以资纪念。另外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等5位民国大总统都曾在利顺德下榻小住。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发迹之前,曾在利顺德住了长达7年的包房!
起士林是遐迩闻名的西餐店,位于和平区浙江路和建设路交口东南侧,占地1189平米,建筑面积6198平米,为钢混结构四层楼房。始创于1901年的起土林,只是一家兼作面包的小餐馆,由德国人起士林(Kissling)开办,店址在今解放北路青年宫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店被法国兵捣毁,遂迁至德租界,即今解放南路北京电影院对面,继续经营。以正宗德式西餐招徕顾客,生意很旺。解放后,该店由政府接管,1954年起士林餐饮部合并到当时的维格多利餐厅(今浙江路起士林餐厅)。维格多利原名义顺合,以经营俄式西餐为主,兼做西点。起士林与维格多利合并后,改名为起士林餐厅。起士林装饰典雅,富丽堂皇,经营俄、意、德、英、法五国风味大菜和各种西点、冷热饮。
2001年,起士林迎来百年庆典,并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西餐文化节。历经百年沧桑、几度沉浮的起士林,现正引进正宗大菜,推出西式快餐,挖掘革新菜品,每日顾客盈门,企业效应大增,百年老店焕发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