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语言讲座(20):把语言研究引上常青之路

(2007-08-17 05:36:37)
标签:

学习公社

社会语言

讲座

语言研究

常青之路

新世纪

语言应用

分类: 语言修辞研究

社会语言讲座(20

 

把语言研究引上常青之路

 



由天津市社联、天津市语言学会和南开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理论创新研论坛”于2006618在南开大学举行。论坛主题是“语言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理论创新”,天津市语言学会理事会成员、天津各高校的语言学专家学者以及南开大学、天津师大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共50余人出席。


论坛由市社联党组书记万新平研究员主持,万书记在致词中指出:“理论创新论坛”是我市社联的学术平台。几年来我们为加强学科建设、弘扬理论创新精神,突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理论尝新论坛这个学术平台来展示我们天津社科界最新的研究成果。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市语言学会会长马庆株教授做“谈谈语义功能语法”的主题报告(略)。


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谭汝为教授作了主题为“把语言研究引上常青之路——论新世纪崛起的语言应用研究”的主题报告。他指出:


语言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必须下大功夫发展应用语言学,使之成为语言学中具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一门分支学科。



虽然应用语言学在新世纪已呈现出可喜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在语言学界只看重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应用研究往往受轻视,遭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再加上学科自身的实力不强、后继乏人等原因;所以,从总体上看,语言应用研究相对滞后,远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气候。



从历时角度观察,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纯理性的产物,而是动态的、感性的,永远处于发展变化的进程中。语言学家对于社会语言中出现的某些逾规出格但又广泛流行的习惯用法,不应动辄就套用语法规则去批评,加以禁止;而应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从这些似乎无理的形式中寻找出隐含着的某种合理的因素,并加以中肯的解释。语言学工作者不要整天板着面孔,横挑鼻子竖挑眼,扮演“语言警察”“语言法官”之类的角色;倒可以充任“语言导游”或“语言参谋”,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善于因势利导,把人们带进绚丽多彩的语言世界,在灵活运用中去分享其中的乐趣。



随着电脑的普及,博客、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和网络语言的出现,群众语言生活呈现出平民化和多元化的两大趋势。生活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必然带来语言应用的创新。创新就意味着背离固有的观念、突破原有的规范。语言应用研究面临着调整语言观问题。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在运用中,语言的潜能才得以发挥,语言的功能才得以实现,语言的价值才得以体现。所谓语言观的调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语言的动态性,把动态作为语言的本质;这样,才能使自己对语言的认识,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以调整。



当前,面对科技高速发展、信息急速增加和中文信息处理、传输手段计算机化这么一个新形势,要求我们大力提高应用语言学的理论水平,而理论创新的建树必须依赖事实的开掘。应在语言教学和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其中带有普遍性、特殊性、规律性的东西,及时加以归纳、升华、推导和总结,对蕴涵着的理论问题加以验证、充实和完善,从而逐渐建立起学科的理论体系。



语言应用研究和语言文字工作,都要为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服务,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语言文字的核心工作,摆在首位的仍是促进人们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当前,在电脑操作和互联网空前普及的同时,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工作也相应获得极大的促进和补益,因为不懂普通话,在电脑桌前就无法正确地用拼音输入。



规范汉字已在大陆通行,也得到国际组织的承认。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书写革命,就是人们丢弃了手中的笔,而改用键盘书写,这将对我国的语言生活发生深刻影响。弃笔改用电脑操作,却是一柄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是:拼音输入法的普及,对于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大有补益,将使汉字难写的弊端得到根本性的克服。但另一方面,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手写汉字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言标准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概念、新名称不断涌现,术语泛滥,使用混乱,影响各个学科的发展。科技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是关系科技兴国的重大战略问题,亟待语言学界研究解决。



谭汝为指出:


近年来,天津市语言学会与天津市语委办公室密切合作,把语言学研究从单一、狭隘而封闭的学术象牙塔中走了出来,引领到丰富多彩的语言现实之中。语言学会很好地解决了语言研究如何为本市语言文字工作服务;语言学专家与语言文字工作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双赢合作;语言应用研究如何为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服务这三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学会同仁勇于开拓,走出了一条生气勃发的创新之路。



语言学只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语言应用研究就得以蓬勃发展,语言理论与语言观念的不断创新,才能将语言学研究真正引上一条常青之路。

 

(摘自学会秘书处董月凯撰写的《语言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理论创新

——市社联第十九次理论创新论坛综述》)

 
                  (社会语言讲座20讲,到此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