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唤大师”访谈·四:潜文化盛行 源于 制度缺陷

(2007-07-04 08:10:58)
分类: 教育论坛

“呼唤大师”访谈·四

潜文化盛行 源于 制度缺陷



        :但是,为什么中国的知识群体会更多地接受潜文化的影响而不受显文化的影响呢?


      袁绪程:这需要从制度(规则)上找原因。当然,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但是,制度一旦规定下来,就会对人们的文化选择产生正向或负向的激励作用。如所周知,制度(规则)是通过对人们行为进行奖惩而产生引领作用的。一个的制度(规则)会激励人们去接受或吸收的文化,因为的文化会提高人们的素质从而增进人们的利益,并遏制文化对人们的浸润。的制度规则则相反。

      上述潜文化的盛行显然与我们的制度缺陷密切相关,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制度激励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制度当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制度,限于时间关系,我们仅讨论教育、学术和文艺的制度。

      中国教育有长足的发展,这表现在国人的学历水平的整体提高。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素质教育在整体上是失败的。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权力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的教育。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在大、中、小学校园中蔚然成风。权钱交易、买卖文凭毒害了学生的灵魂,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也摧残了学生的灵气和创造性,教育的意识形态化则助长了假大空的表演。


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的官本位制及其观念意识侵蚀了大学圣洁的知识殿堂,摧毁了大学的自由精神和教育良知。教授多如狗,副教授满街走的职称泛滥和学术等级化淹没了自由的学术精神和尊严。专家成了商家的点缀,老板挤满了殿堂为的是一纸文凭,急于贴现的教授和急功近利的商人政客各得其所。学而优则仕和学而优则商或者说当官赚钱成了入学的唯一目的。这一切又与党、政、教不分,政治和学术不分,价值教育和知识教育不分的传统体制有关。


试问,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第一要义何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何在?教育的现代化又从何谈起?面对教育的资本化和被权力扭曲了的教育潜规则,又有谁来真正求知识做学问呢?又怎么能出大师呢?如果要出的话,绝不是科技、教育和人文大师,而只能是充斥在商贾、政客和学阀中的权谋大师。


      学术制度与教育制度一样,其根本缺陷是缺乏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政治与学术不分,意识形态或价值与认知不分,学术权力化和商品化。这在人文社科领域尤为严重。50多年来,我们也不乏科学领域里勤奋耕耘的著名学者,他们中的佼佼者本可以成为大师,但一次又一次的残酷运动,使得他们或迫害致死,或坐牢或流亡,或舍弃知识自残或转行,或堕落为学棍等等。


如果没有自由的学术研究或创造,如果学术沦为政治权力的婢女,如果从事独立的学术研究必须以生命作抵押,如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是一枝独秀并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装饰,如果学术钻营和投机能带来金钱、荣誉和权力,那么还有谁愿意从事纯科学纯学术的研究? 如果没有纯粹的非功利的自由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探讨,我们又怎能指望出学术大师和科技大师?


      文艺管理制度与人文科学的管理制度的缺陷几乎是同构的。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残酷岁月里,多少文艺天才被以革命名义的专制政治所扼杀。如今政治管制与商业化的奇特结合,使文艺之花畸形绽开。以影视为例,当大家普遍觉得国产影视没得看”“假得很”“糟塌眼睛”“无聊透顶之时,为什么南韩的言情剧风靡中 国,如此煽情迷倒如此众多的国人呢?因为韩剧从艺术上再现了人类精神不可缺少的真善美,尽管非常粗糙,非常简单,甚至瑕疵不断。


    而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国产影剧,要么缺乏真情,将真善美政治化而假大空,要么帝王将相充斥舞台,辫子戏肆意泛滥,拙劣模仿好莱呜的所谓商业大片随处可见。试问,这样的影 剧能获得观众吗?能问鼎奥奖吗?难怪有人惊呼,国产影视剧从来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