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歌讲座诗句平行语省略阅读与鉴赏 |
分类: 文学品评 |
“谭老师谈诗”第33讲:
诗句平行语的省略
谭汝为
古典诗歌讲究言简意繁,词约义丰,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尽可能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这样就必须打破某些语法惯例的拘囿,省略去诗句的某个成分,使诗歌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向内浓缩,而诗歌的意境却尽可能向外延展。其中平行语的省略是很常见的。
由于字数或声律的限制,某些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的事物时,往往把表述后一件事物的某一词语省略去。如屈原《国殇》: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右”字后省去“骖”字。这里的“左骖”“右骖”为平行语,把它们同时安排在奇数的诗句中颇为不便,所以只得把后一个“骖”字省略。再如杜牧《西江怀古》的首联:
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两句诗都有平行语的省略,如将省略成分补充进去,应为“上吞巴蜀下 控潇湘,怒似连山静似镜光”。下句省去的“似”是承前省略;而上句省去的“控”字,在上文中却没有出现,而是依照相应位置上的“吞”字补出来的。由此可知,平行语的承前省略,一般是省去相同位置上的字,但省去的字可以与上文相同,也可以与上文语义相近。
首先,我们分析省去与上文相同的字,如: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鹫后鸿鹄。 (杜甫《天边行》)
应为“前飞秃鹫,后飞鸿鹄”。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杜甫《大麦行》)
集、壁、梁、洋乃四个州名,时属山南西道。此句应为“东至集壁,西至梁洋”。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杜甫《贫交行》)
应为“翻手作云,覆手作雨”。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杜甫《悲青坂》)
应为“青是烽烟,白是人骨”。
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 (韩愈《寄卢同》)
应为“上有慈亲,下有妻子”。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长恨歌》)
应为“上穷碧落,下穷黄泉”。
跛鳖虽迟骐骥速,何妨中路亦相逢。 (白居易《寄与韦中丞》)
应为“跛鳖虽迟,骐骥虽速”。
轻拢漫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
应为“初为霓裳,后为六幺”。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王建《宫词》九十一)
应为“一片西飞,一片东飞”。
向平多累自为难,一日身闲一自安。 (许浑《村舍》)
应为“一日身闲,一日自安”。
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刘禹锡《春日书怀》)
应为“不作诗魔,即作酒颠”。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杜牧《早雁》)
应为“水多菰米,岸多莓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应为“相见时难,别时亦难”。
平行语的省略多见于七言诗句,所省略的平行语多为第二字的动词谓语,其位置多处在第五字与第六字之间。
以上省略的是相同的字,这比较常见。省略相反的字,就比较少了。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应为“草色遥看 有,近看却无”。所省略的“有”与平行语“无”是反义词。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杜甫《赠卫八处士》)
第二句前省略了“今”,应为:“昔日分别时君未婚,而 今儿女忽成行了。”所省略的“今”与平行语“昔”是反义词。
他家人定卧,日西展脚睡;诸人五更走,日高未肯起。 (王梵志《世间慵懒人》)
应为:“他家人定卧, 我日西展脚睡;诸人五更走,我日高未肯起。”所省略的
“我”与“人”[别人、他人]是反义词。
前一篇:惨绝人寰 的 当代 包身童工
后一篇:鲁迅 与 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