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312
  • 关注人气:2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云沧桑话街名——天津历史地名谈略(上)

(2007-04-07 10:40:45)
标签:

天津城市文化

天津街巷

历史地名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风云沧桑话街名(上)

——天津历史地名谈略
   
    在天津建城
600周年前夕,笔者接受《每日新报》白冬梅小姐的采访。所写专题新闻刊载在《每日新报》上:

    http://s16.sinaimg.cn/orignal/4b6668a1b85d0dfbed09f
    这是我们的城市在200年前的缩影,没有宽敞的马路,没有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没有时髦的男女,没有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这是驻留在历史长河中的我们的城市。
    城市是凝固的,城市又是发展的。历史是消逝的,历史又是永恒的。
    街名,是一个地理符号,更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一个个串起的街名,构成了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或许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许是一首古诗,或许是民俗风情,因为这些具有生命力的附着在街名上的历史,让一座几百年的城市有了跳动的脉搏。

  天津,不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市共有各类地名4万左右,其中城市街巷名约占40%,而这些街名,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从它们的变化中,人们可以领略到天津历史的风云际会、沧桑巨变。
  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对天津地名颇有研究。为此,记者就天津的一些街名由来采访了他。
  老胡同风情万种
   背景:胡同是大街小巷的意思,只用于北方城市。胡同这个词儿始见于元代,源于蒙古语荷特,就是水井的意思,最早在北京形成。天津 的出现,大概是明朝年间的事儿。不过胡同的名称从明清开始一直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成标牌挂在胡同口,那是民国后的事儿了。
  天津大街小巷以胡同做通名的,约占街巷地名总数的60%以上。凡用胡同做通名的里巷,一般都比较狭窄,人口稠密,两侧多为平房。狭小的叫耳朵眼胡同,弯曲的叫九道弯胡同,有棵大树,叫大树胡同……
  天津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交通脉络和平民百姓生活的场所,更是津沽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舞台,记载着近代历史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有诗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说的就是洋溢着民俗风情的大小胡同。
   谭汝为诠释
    天津最大的
胡同就是红桥区东南部的大胡同,今天的大胡同已经成为南货北销、辐射三北的小商品集散地。有人搞不清,这么宽阔的地面怎么是胡同呢?其实,大胡同于清道光年间成街,原是南运河与子牙河两座浮桥之间的一条通道,因在南运河北岸,短似胡同,初名河北大胡同1918 年,南运河裁弯使大胡同位置改在南运河南岸,改为大胡同。现在的大胡同467,已成为连接河北、红桥、南开三区的枢纽。
   天津还有一个很有名的胡同,叫耳朵眼胡同,位于北马路与北门外大街交汇处附近,南起北马路,北至估衣街,向西可拐入北门外大街。耳朵眼胡同长仅 200,宽不足2。传说乾隆南巡驻跸天津期间,曾经微服逛街,路经这条狭小曲折的小巷时,笑着对侍从说:这就是耳朵眼儿啊!于是后人就把耳朵作为胡同名了。耳朵眼胡同闻名遐迩,是因为胡同口那间耳朵眼炸糕店的影响所致。清光绪年间,制作炸糕沿街叫卖的小贩刘万春在北门外大街租了8 尺见方的小屋,挂起刘记炸糕店的招牌,后又更名为增盛成炸糕店,远近顾客慕名前来品尝。天津老百姓不愿意规规矩矩地称呼增盛成这样枯燥的店名,而是习惯用耳朵眼儿这个形象风趣的胡同名去取代,久而久之,耳朵眼这个民俗绰号不胫而走。先是以里巷名为店名,后又因店铺兴而地名盛,真是店荣巷贵一荣俱荣
  地名与唐王东征
  背景:天津地名里经常蕴含着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例如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有关的地名就为数不少,河西区的挂甲寺和蓟县、宝坻区的一些地名就和李世民有关联。
   谭汝为诠释
   挂甲寺在河西区新围堤道南北大街北段西侧,是天津市最大的一座佛教寺庙。挂甲寺建于隋末唐初,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重建挂甲寺碑记》记载:大直沽南三里许,有古刹曰庆国寺,后名挂甲寺。其由来远矣,图经无考,得与父老传闻云:当大唐征辽奏捷,驻师此寺,故更名焉。 民间传说挂甲寺就是李世民当年征辽返回途中驻师挂甲休憩的地方。
  又民间传说,蓟县擂鼓台是李世民东征时筑台擂鼓点将之处,宝坻区一个叫歇马台的村落,说是李世民东征时在此地高台歇马。

(未完,见下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