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剪韭”不如“拔根”,“打虎”尚须“铸笼”——王昭耀腐败案的启示

(2007-03-02 06:12:22)
分类: 时事评论

     “剪韭”不如“拔根”,

            “打虎”尚须“铸笼”

——王昭耀腐败案的启示

谭汝为

王昭耀,安徽省委原副书记,112被山东省济南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法院经审理查明:1991年至2005年春节,王昭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个人和单位谋取利益,先后294次非法收受44人或单位的贿赂共计人民币704万余元,另外,对649万余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王昭耀从一个根正苗红的干部堕落为死刑犯,值得深思!

王昭耀招供:“收了礼后,我便插手干部使用和人事安排工作,通过各种手段提拔亲信知己。人事安排,对当时的我来说,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举手之劳,打个电话或者开会时给有关人员打个招呼就完事了”。

由此可见:作为安徽省的第三把手,王昭耀走向腐败,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一个人说了算”。领导干部的腐败在于用人的腐败,而用人的腐败在于民主体制的缺失。如果我们具有真正民主而完善的人事制度,那么王昭耀“打个电话,打个招呼”就不管用了。假如我们在人事安排、干部使用上,王昭耀一个人说了不算,那么还会有那么多买官谋利者向他行贿吗?   

成千上万的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并不是,或者不仅仅是党性不强,品德不端,以致经受不住利欲考验等个人层面的问题。我们的反腐斗争在操作层面上,往往偏向于“治人”,就是只注重对腐败个体进行打击,而对于疏于管理、酿成腐败的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性问题,却重视不够。总以为抓几个大案要案,抓几个腐败典型,就可杀一儆百。这只是疲于奔命的治标,却放弃了长治久安的治本。致使腐败如“夜雨剪春韭”“春风吹又生”!

对于领导干部,尤其是对于权柄在握的高官,真正的、合理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才是防腐的治本之策。恕我不恭——如果把贪官比喻为老虎,那么完善的民主体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就是牢固的铁笼。惟有铁笼方可制约老虎行恶的本性,而我们多年来缺乏遏制老虎的铁笼,却有如胡常青所说的“关小鸟的牛栏”,致使难以胜数的虎兕绵亘无穷地出柙伤人!

王昭耀贫农出身,根正苗红,为官初期时确实也曾清廉奉公,好学上进;但王昭耀和其他腐败高官一样,体制的漏洞使他没有“笼子”的制约,结果经受不住诱惑,最终成了伤人恶虎。王昭耀腐败案再一次昭示:个人自律往往疲软无力且难持久,而制度制约才是硬道理!只要人事制度不透明、不民主,“一个人说了算”,那么即使本质再好、素质再高的领导干部,在 “无监督真空”中,在强大的“体制效应”面前,最终也无法逃脱纷纷落马的厄运。孔夫子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名言:“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由此可见——反腐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剪韭”,而在于“拔根”;反腐的根本方针,并不在于“打虎”,而在于“铸笼”。只要确立了在阳光政治下牢固严密、可靠可行的“笼”,才能促使老虎乖乖地在笼中按规则行动!   

“剪韭”远不如“拔根”;“打虎”之后须“铸笼”。只有在政治改革中,革除吏治的弊政,修筑起遏制腐败的“铁笼”,才是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之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