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音无字的天津方言词语

(2007-05-01 09:50:03)
标签:

方言研究

有音无字

方言

词语

口语

异形词

普通话

分类: 词义探幽

有音无字的天津方言词语

谭汝为

 

 活跃在口头上的天津方言词语,俚俗而生动。其中有一部分词儿,有音无字,难以书写。例如:


“谁愿意dán(搭理)他” 的 dán
    “我嫌shún(难看)” 的 shún
    “对孩子太shèng(溺爱)” 的 shèng
    “孩子太liào(淘气)了” 的 liào
    “狠狠地liè(侧目厌恶地一瞥)了我一眼” 的 liè等。

http://s1.sinaimg.cn/orignal/4b6668a1bedc326efd240

 

 这些单音节的词儿,都找不到确切的汉字来书写。说这类词儿“有音无字”,是统而言之,确切地说应是“没有确定的字”。如:

 

冻得直打dēidei(哆嗦);

huòhuo(糟蹋)人;
    小孩吃gège(奶);

纯粹一个傻béirbeir 等。

 

这些叠音方言词儿,你可以写成“得得、祸祸、个个、辈辈”,至于写得对不对,为什么这样写,究竟该如何写,见仁见智,令人犯难。没有固定书面词形的天津方言词语,简直多不可数,为行文方便,所引例词仅列一种词形。

 

  属于动词性质的,如:

 

  嗍洛(吸吮意)、
     淹斤(被埋没;白费劲)、

  得楞(收拾;修理)、
     罗和(私通)、

  驮嗒(絮叨)、
     嘎秋(走路速度极慢)、

  愤秋(蠕动)、
     顾涌
(轻微动弹)

  挣崴(挣扎;反抗)、
     疵达(责备)、

  掰呲(分辩)、
     搞呲(为消除隔阂而进行解释)、

  剜呲(刻意寻求)、
     茄嗒(对旧时恩怨耿耿于怀而埋怨)、
     撬乎(挑唆;鼓动)、

  恣崴(不服气)、
     受临卑(失去长辈呵护后处境困苦)、
     哏屁朝凉(‘死’的贬义蔑称)等。

 

属于形容词性质的,如:

 

 筋叨(食物有韧性)、
    肆横(形容恣意享乐)、

 胎孩(舒适)、
    咯应(令人恶心)、

 遮历(刁钻生事)、
    格涩(怪异)等。

 

  以上词语,都没有一个规范固定的书写形式。在此声明:上述引例的词形并不规范,仅聊备一说而已。

 

方言口语词一旦写成文字,就会出现若干个不同的词形,例如京津地区把游手好闲的人称为“wulaiyou”,但在各种方言词典里,这个词却有多种写法——“无赖尤、无赖油、无赖游、巫来由、无里悠、无来由、无来悠”等。

 

另如口语词“显摆”,在作家笔下先后被写成“显白、显陪、显配、显派、显排”等。这类词语,口头有定音,书写没定字;说时挺溜乎,写时却犯难。这种现象很值得语言学界同仁进一步探研。

口耳相传的方言词语,很难登上一般词典的殿堂,但它却不时迈进书面语领地。“我手写我口”,看似颇寻常,写来却难办。因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人们只好因声觅字,各行其是,形成一词多形的状况,确实是不得已的事。但必须指出:异形词的大量出现,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其后果只能给汉语词汇规范工作增添麻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