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杨花柳絮异同辨析 |
分类: 词义探幽 |
“杨花=柳絮”吗?
谭汝为
中国人喜欢把同类事物合并到一块说,例如“松柏”“杨柳”“桃李”“榆槐”等等。“杨柳”并称,古今皆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等皆为其例,——不必赘举。
“杨花”在古诗文中比比皆是,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榆荚无才思”;“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等。杨树的果实也呈白絮飘荡状,故有“轻似吴绵淡似霜”的描摹,它开花飞絮比柳树大约晚两个月左右。
《辞源》释义曰:“杨,木名,与柳同科异属,惟枝上挺,其实亦成白絮飞散。”但《辞源》对“杨花”的解释——“杨花:柳絮。”——这种结论过于绝对!引例为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杨树开花飞絮在四五月的初夏季节,因而把“二月杨花”理解为柳絮是完全可以的。但《辞源》把“杨花”一律理解为“柳絮”的解释,并不科学、全面,因为杨树本身毕竟也开絮状花,也如白絮飞舞。如将“杨花”条列两项释义:一为自指,一为泛称,则周至而科学了。
“柳絮”是柳树的种子,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扬,形似棉絮,故名。
为什么将“柳絮”称为“杨花”,有一民间传说——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动员民众在运河沿岸植柳,凡种活一棵柳树者辄奖励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植,造就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运河风光。隋炀帝不仅亲自植柳,并赐柳树姓“杨”。此后,杨柳便亲如一家,不分彼此了,既然垂柳可称为垂杨,那么“柳絮”称为“杨花”也就顺理成章了。
“杨花”“柳絮”常相提并论,也可以相互替代,但在二者之间,还是不能划上等号的。因为“杨花”毕竟还保留了“自称”的一块领地。
“春城无处不飞花”,统而言之地赞颂了杨花柳絮无处不在的飘逸舞姿;似乎二者是一码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