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无厘头”?

(2007-07-07 09:30:01)
标签:

社会语言研究

无厘头

语言文明

分类: 词义探幽

何谓“无厘头”?


 



        打开网页,诸如“原创无厘头”“无厘头行动”“无厘头经典”“无厘头百科知识竞赛”“无厘头后现代新人手册”等栏目会纷至沓来。究竟什么是“无厘头”呢?且听在下分解——


     “无厘头”本属粤方言词语,应写“无来头”,因粤方言“来”字与“厘”读音相近,故而写作“无厘头”。其初始义,就是批评某人言行无意义、无根据,粗俗随意,使人莫名其妙。


    而作为概念意义的无厘头”,却源自香港影星周星驰主演的喜剧影片《大话西游》,其中一些对白,为了搞笑,将一些无逻辑、无关联的词语组合在一起,鸡一嘴,鸭一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在莫名其妙的同时却令人捧腹。周星驰的表演以突破常规,破旧立新为尚,但在香港人看来,却是胡搞瞎闹,因称之“无厘头”,明显带有贬义。


     “无厘头”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指称——故意将一些毫无关联的事物现象等莫名其妙地组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的目的——已成为网络文化一种时尚,在年轻人中颇为盛行。他们在互联网上敢于冲破种种桎梏,张开想象翅膀,可以自由自在、漫无边际地抒情达意。在这里——言不由衷、言不及义、东拉西扯、南辕北辙、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等,都变得正常而时髦。


    无厘头成为智者的通行证,凭借它能以游戏形式出奇制胜,一笑泯恩仇,四两拨千斤;无厘头又是弱者的快活林,依赖它可使自身保持轻松惬意的心境,而与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瞻前顾后、耿耿于怀、愤世疾俗、痛心疾首等心理状态绝缘。

  

  在关于“无厘头文化”的争论中,赞成者对其摒弃传统思维和语言表达定势表示首肯;反对者则揭露其玩世不恭的本质,警示年轻人应追求高尚趣味。论战双方各执一辞,难以定论。





 “无厘头”作为一种时髦的思潮已在网络安家,且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一种喜剧表达方式。作为社会语言学工作者,面对“无厘头”之类奇异而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厉声呵斥或漠然无视,摇头否定或空发慨叹,都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正确态度是——保持敏感的学术洞察力,善于从历史文化大背景上,对它进行分析考察,作出客观描写和阐释,进而探究并总结其生成、发展、嬗变的动因与规律,通过因势利导使之在优胜劣汰的自我完善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