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贺成
贺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16
  • 关注人气:2,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透视.高校揽才“不差钱”值得商榷

(2009-12-27 14:26:58)
标签:

杂谈

高校揽才“不差钱”值得商榷

 

贺 成

 

   

    发(12月28日《长沙晚报》)

    连接:http://cswb.changsha.cn/CSWB/20091228/Cont_1_25_118988.htm

 

 热点透视.高校揽才“不差钱”值得商榷

   在昨日举行的留交会“大学校长沙龙”上,上海大学、海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大学这五所大学的校长为揽得优秀人才,都说“不差钱”,纷纷开出诱人条件。其中,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的“揽才宣言”最具“煽动力”,他抛出了海南大学吸引“海归”的优惠条件:“引进一个人才给1000万元,全国有几个地方有?2600套教师家属宿舍楼两面环海,把钓杆伸进海里就可钓鲨鱼,全国有几个地方有?我们海南大学有!”(12月27日《广州日报》)

 

    实施人才战略,是包括高校园在内增强竞争力的关键,也体现了我国对高端人才的实质性的尊重。因此,近年来企业高薪揽才,事业单位高薪揽才,行政部门也高薪揽才,便显得如此理所当然,毫无异议。但笔者认为,凡事皆有个底线。对于“大学校长沙龙”这种放出千万揽才的做法,显然还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高校不同于其他企业,其收入多是来自学生。高校究竟差不差钱,不能由“掌门人”说了算,应问问现在的学生差不差钱。据同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武汉大学“感悟爱·折射爱”学生团队对武汉市300多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年级农民工子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后,选择继续上高中的同学只有18%,而上技校和职高的占72%,成为大多数同学的选择,10%选择直接去打工。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经历了小学、初中的学习经历,很多学生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但另一个原因却是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同时也需要孩子尽快找到工作作为家庭收入的一支来源。

 

     农民工是近年来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社会群体,遍及大江南北,全国各,他们为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同时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试问,高校掌门人在发出豪言壮语“不差钱”时,是否想到那些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再上大学的农民工子女?近年来高校教育费用之高,当然了,近年来高校教育费用之高,别说让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望而却步,就是很多的普通工薪家庭,也为孩子的大学学费而捉襟见肘,甚至负债累累。

 

    (高校将富裕建立在数以万计百姓的贫穷之上,其“不差钱”显然是有底气的。只是,如此一出口就是千万百万的,是不是太随意了?古语云:黄金有假药无价。如今,药价都受物《物价法》相关规定所限制了,显得透明而规范,难道又要轮到“黄金有价人才无价”?)当然,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人才是不能被简单地看成物品的,自然也不能用《物价法》加以限制。但是,人才市场也是有个行情的吧?高校掌门人张口就千万百万,其行情依据又在哪里?如此涉及到高校集体资金支出的事,总不能是自己说了算的吧?

 

    (这是值得警惕的。说得好听点,这是对人才的尊重,实施战略计划,占领人才制高点;说得不好听,是某些领导的权力膨胀,胡乱抬高人才成本,是一种不着眼实际、对高校不负责的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