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溢嘉经典新说
王溢嘉经典新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45
  • 关注人气:1,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今说】第二局 有无相生:人间相对论的超越

(2016-01-13 08:48:19)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有无相生

天道

无为

分类: 老子今说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白话】

 

  当世人都知道什么是美时,追求美就会带来坏事。都知道什么是善时,追求善反而导致不善。有和无相互依存,难与易相互转化,长和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互包含,音和声相互呼应,前与后彼此伴随。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情,用不言的方式来实施教化。他任由万物兴作而不加以干涉,有所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其能,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正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功绩不会泯灭。

 

【弈后语】

 

  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我们活在一个充满对比与差别观的世界里。对世间的万事万物,我们习惯于将它们分为美与丑、善与恶、智与愚、有或无、难或易、高或下……。老子告诉我们,这些划分其实都是人为、主观、相对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但却会带来很多纷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不是说大家都认为什么是美,就有了丑;或这个美就会变成丑;而是美与丑不仅相应而生,世人还给予它们不同的评价,因为多数人都喜欢美,结果为了追求美,反而会做出各种虚矫的丑事。对善恶的划分与评价也是如此,为了博得善的美名,很多人刻意为之,结果「伪善」总比「真善」来得多。

 

  美丑、善恶、有无、长短、难易、智愚的界定不只相对,会因为比较或随年代、文化、个人而有所差异,而且,「有」可以变成「无」,「无」又生出「有」;今天的「美」会变成明天的「丑」,而昔日的「恶」则转为今日的「善」,也就是说它们彼此之间是相生相成,可以互相转化的。但多数人却身陷在二元对比的僵硬樊笼里,产生喜怒好恶,情绪为之七上八下。我们只有跳出这个樊笼,才不会再受其肆虐。但要如何跳出樊笼呢?

 

  在这里,老子端出了他的「圣人」。儒家的「圣人」意谓德行无瑕的完美人格者或主政者,而老子的「圣人」指的则是顺乎自然、体合天道的理想人物或领导者。当我们像圣人般敞开心胸和视野,看看外面的广大世界,就会发现自然无为、天地不言,「天道」对她所孕育的万物没有分别心,哪有什么高下、美丑、善恶之别?我们只有先体悟这个「道」,才能超越人间的差别观。

 

  但要像自然一样绝对的无为与不言,恐怕也是陈义过高,其实,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刻意之为,不会根据自己主观的执念去强作妄为;「行不言之教」也不是甚么都不说,而是少说多做(身教重于言教),不会动不动就拿自以为是的观点向人训话说教。能做到这两点就很不简单,可说「超凡入圣」了。

 

  「天道」的另一个特色是让万物自生自化,不加干涉,更不会据为己有、自炫其能或自居有功,一个悟道者也应该如是表现:即使自己有所生养、作为与成就,譬如养出了一个得诺贝尔奖的儿子或公司业绩达到一千亿,也觉得「没什么」;纵然「有什么」,也是很多人的功劳,不自以为很了得――最后并导出「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功绩不会泯灭」的结论。

 

  这样的观点以后还会一再出现,它在反映老子某种独特的思维,却也是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就是因为不自以为了不起,反而让人钦佩,觉得他的确很了不起。真正的伟大,乃是来自认为自己一点也不伟大。因为「无」,所以「有」,这才是对人间相对论最大的超越。

 

【与老子笑弈人生这盘棋】目录与序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