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解碼】文学欣赏‧儒家思想‧爱莲说

(2015-12-25 08:06:29)
标签:

儒家思想

爱莲说

陶渊明

歌德

杨政宁

分类: 文化解碼


【文化解碼】文学欣赏‧儒家思想‧爱莲说

12/20参加在台北纪州庵《华文古典名著阅读与欣赏》系列讲座最后一场的座谈会,由刚退休的郑明娳教授主持,欧丽娟(台大中文系教授)和我与会。一开始就有听众问说大部分的古典名著都洋溢着「儒家的志气」,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必要强调儒家思想或儒家的价值观?

 

欧教授持肯定态度,并从人文角度做了精辟的说明(此处从略)。主持人问我有何补充、又要怎么做?

 

 我说在大方向上,我也赞成重拾儒家的价值观,但在比重上需有所调整。譬如什么(知识)是「有价值」的?除了为人处事之道外,物理、医学、农圃等知识一样「有价值」。西方的歌德不只文采绝代,对自然科学也着力甚深,但儒家似乎缺乏这样的典范。对于陶渊明,除了他的诗和志气外,我还想知道他对菊花的栽培有什么心得。

 

我也举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他「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因此而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典型的儒家思维。德国有位巴特劳特,他也喜欢莲花,但对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他想到的不是「君子」,而是「为什么?」于是仔细观察、动手做实验,结果发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并不是因为它「洁身自爱」,而是花瓣和叶面的乳头状小包上有一层蜡膜,沾在蜡膜上的污物容易被冲刷掉,他也因此而发明了现在被使用在汽车和高楼玻璃帷幕上的自洁薄膜。

 

我觉得儒家对「思考为什么」没有赋予应有的「价值」,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天人合一式的模拟法为主(当然还有些别的),但就像爱因斯坦和杨宁所说缺乏形式逻辑或演绎法,这是应该补强的。

 

至于如何让现代人(特别是年轻学子)能亲近儒家或更广泛的传统经典,我也用了学思达教学法,举《论语》和〈枫桥夜泊〉的教学为例作说明,以后再谈。

 

 

作者新书《青春第二课》更多信息

当当

卓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