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新观:命运奥义】破解未卜先知:我知他始知的意念传递
(2015-05-29 08:47:13)
标签:
命理荣格科学未卜先知意念传递 |
分类: 笔记新观 |
有些人「未卜先知」的能力的确让人刮目相看,但他们通常不是命理学家,而是灵媒、乩童之类的「神通」人士。传统的看法认为这是因为有神鬼降临,附在他们身上,才使他们具有超凡能力的;其实,古人已对这类的「未卜先知」提出更精辟的看法。
博学多才、成就非凡的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就提到山阳有一位女巫非常灵验,沈括的伯父特别召她前来,想试试她的功力。当时旁边刚好有人在下围棋,于是先数了围棋的黑子和白子各若干枚握在手中,要她猜。结果她每猜必中,完全符合。但如果随便抓一把围棋子,自己不先数数看有几枚,她就猜不中。沈括说女巫知道的是我们心中已知道的事,如果心中空白一片,她也就不会知道。
明朝都穆的《听雨纪谈》则提到元人小说里的一则记载:江州有一位卜者,问无不验。有一个某甲将一把银子放在盒子里,问他盒子里有多少钱?结果卜者猜不出来。某甲说:「这是一种勘人术。只有我知道的,他才会知道。盒子里的钱不知道自己是多少,他又怎么能知道是多少呢?」这与沈括的看法相同,但特别点出那是一种「勘人术」。所谓「勘人术」就是「察言观色」,根据对方身上所流露出来的幽微线索去从事判断,这种「勘人术」比前面提到的解摸索或福尔摩斯的「鉴人术」更高明、也更神奇。
清朝袁枚在《子不语》里又提到他的朋友赵云松所做的细微观察与见解:赵云松在京师时,经常请同乡的王殿邦孝廉扶乩请仙,他有时会和乩仙吟诗唱和,奇怪的是他意念中刚想到某个字,而乩仙就写出那个字,每个字都比赵某的意念要早一些些。后来,赵云松到云南果毅公阿将军的幕府任职。阿将军的公子丰升赫据说也能扶乩请仙,有一晚,阿将军邀他一起观赏。只见乩笔一再摆动,但却无法成字,赵云松见状,知道丰升赫并非个中能手。自己一时兴起,遂想来个暗中传递,他的意念方思及某个字,才隐约浮至喉间,乩笔即动,将他所想的那个字写在沙盘上。而如果故意中止意念,不再构思,则乩笔就又写不出字来。
赵云松不只观察入微,而且还自己做了「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乩仙的特异功能是来自「捕捉他的意念」,而非有什么神鬼附身。
二十世纪的心理学大师荣格对各种「神通」特别有兴趣,他曾对一个具有「奇验」的灵媒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和灵媒对坐在一张桌子的两边,两个人都将手靠在桌子上,荣格在心中默想从0到10之间的一个数字,而由灵媒来猜他所想的数字。刚开始时,荣格非常惊讶地发现,灵媒每次都猜中,简直就像他肚子里的蛔虫。后来,他找出了两个关键:第一,当他在默想一个数字时,若将双手放到桌下,不让手碰触桌面,灵媒就失去了准头,在多数情况下都猜错。第二,当他心中默想的数字若不是「阿拉伯数字」(如3、4、5)而是「罗马数字」(如Ⅲ、Ⅳ、V),则灵媒也很难猜中。
因为桌子是摆在一个厚而柔软的地毯上,荣格因此认为,当他心中默想某个数字时,心
中的意念使得他的手无意识地显出某种张力,让桌面产生细微但却特殊的颤动,而灵媒就是
根据这个幽微的讯息来判读的。当他的手脱离桌面、或默想型态较复杂的罗马数字时,灵媒
失去了可供判读的线索,也就「不灵」了。
这种线索,在医学上称为「念动」(ideo-motor action)──当我们的心中有某种意念
时,身体便会不自觉地做出相配的动作,譬如想到悲伤的事情就会变得愁眉苦脸。有些特别
敏感或特别能观察入微的人,可以从你身上极细微的肌肉牵动来判读你心中的意念。这其实就是「勘人术」或「读心术」,它跟「读唇术」一样,并没有什么「神秘」难解之处。
荣格的实验和解释,沈括、都穆、袁枚、赵云松早就说过、做过了,可叹的是没有几个人知道,更没有几个人想听。
《中国人的命理玄机》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