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蒙古打欧洲,章鱼吃螃蟹
(2011-08-04 10:52:38)
标签:
蒙古帝国欧洲步兵章鱼螃蟹以柔克刚 |
分类: 文化解碼 |
蒙古打欧洲,章鱼吃螃蟹 王溢嘉
13世纪中叶,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长驱直入东欧,在里格尼茨大败波兰、日尔曼和条顿联军,在多瑙河畔击溃匈牙利主力军,攻陷佩斯城,威胁维也纳,后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才班师东归。这次蒙古西征让欧洲人见识到迥异於他们的战争观念和作战方式。
当时欧洲的步兵或骑兵,都身穿厚重的盔甲,手握盾牌长枪,以严密的方阵队形前进,这种装备和战术在近距离交锋时,有很大的攻击和防护力;缺点是厚重的盔甲束缚了士兵的活动力,严密的队形让队伍转动不便。反观蒙古军队,虽然也有重骑兵,但戴的是简易头盔,披的是轻便的皮制胸甲;人数占最多的轻骑兵,除了头盔外,身上一般并不披甲,弓箭、短斧和单勾枪是他们的武器。部队的队形松散,他们讲究的是机动性和灵活性,在迂回包抄、分进合击中让欧洲人摸不著头绪。当然,用来攻城的火药和回回巨炮也让蒙古军队如虎添翼。
整体说来,当时的欧洲军队让人想起螃蟹,而蒙古军队则像章鱼。螃蟹和章鱼同属无脊椎动物,为了支撑和保护身体,螃蟹发展出坚硬的钙质外壳(盔甲)和有攻击性的螯(长枪),这虽使螃蟹获得某些优势,但僵硬的外壳也使它们的行动变得笨拙,身体的增长受到限制,须靠换壳来成长。柔软无骨、俗称“八爪鱼”的章鱼,其实是螃蟹的近亲,它们的祖先原本也有甲壳,只是在演化过程中,它们放弃了保护性的外壳;无壳一身轻,不仅行动变得非常快速、灵活,而且可以长得很大。章鱼的脑和神经系统非常发达,不仅可以随外在环境而改变颜色和形体,八只触手更是灵活,有独立的神经系统,可以各自独立作战。柔软无骨的章鱼特别喜欢吃有坚硬甲壳的螃蟹,一般人也许难以想像,但章鱼自有妙法:当它看到螃蟹时,即快速逼近,伸出八只触手,分进合击,铺天盖地罩住螃蟹,以身上唯一骨质的环状牙齿戳穿螃蟹硬壳,注入毒液,让螃蟹麻痹,然后吸食其体内液化的肉汁。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年蒙古与欧洲的战争,简直就是章鱼和螃蟹战争的翻版。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不管是蒙古打欧洲或章鱼吃螃蟹,都是老子所说的“以柔克刚”,是同一个道理在不同层面的显现。(原载《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