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后事(after life)

(2010-12-06 03:10:40)
标签:

身后事

生命之旅

欧美

电影

惊悚

悬疑

剧情

绝望

影评

生命

情感

死亡

分类: show

请原谅我又熬夜了。看完《身后事(又名:生命之旅)》以后感慨良多,必须长篇大论一番。我之前的一篇博文里就说过,屎尿屁都不能憋着,憋着不舒服。即时来,即时排。于是我敷着面膜坐在电脑前,很淡定的马上得来一篇。然后还必须原谅我,我又成为剧透姐了。如果你有足够的抑制力,如果你有种,就不要继续将这篇文章看下去,直接去看电影吧,看完后再来看我的长篇大论也行。我很欣赏那种看电影前不看任何影评介绍的人。曾经我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在看电影前先看简介的人。但是现在我喜欢看完电影以后再去豆瓣上看看影评。今天看完这部电影我还没有看过任何一个关于此片的影评介绍,因为有时候虽然很多影评写得很好很屌,但是总是会影响到你最初最独有的见解和判断,并且让你依赖于他的思想而不自己动脑。所以我们要尝试自己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身后事(after <wbr>life)



确切的说,这是一部带有少许惊悚成分的悬疑片。但实际上故事的结尾把整件事情的悬念也破解了,是一部很好理解的片子。不像《盗梦空间》看着那么累那么折磨人,也没有《电锯惊魂》那么慑人的血腥加暴力,所以大家可以不带任何压力去看。不过我觉得此片跟《电锯惊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心思想都是一样的:请珍惜生命,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乱滋事儿。

 

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为之前所为而后悔。有一种人会选择以懦弱和妥协的方式来对待,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而还有一种人会选择抓住每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而继续顽强的挣扎,会告诉自己还有一线希望。《身后事》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消极悲观的。结局以杯具告终。也就是完全的只表达了人类的懦弱和擅于妥协的那一面。而《电锯惊魂》的剧情中其实还有一些惊喜。比如amanda。她很侥幸的逃脱了那些机关,虽然最后还是杯具的死亡,但是她当时求生的勇气还是值得欣赏和佩服的。

 

每次看完一部电影我都会很仔细的端详一番它的海报。不知道看过《身后事》的朋友会不会留意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life is the symptom,death is the cure.”我看到了这句话。介于好奇和对英语的无限热爱,我查了一下“symptom”和“cure”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大意就是:生命是一种症状,死亡是一种治愈。我觉得这就是在告诉人们,如果你的人生就像是一场疾病,有这样那样的病痛,如果你将这些病痛影响和伤害到了周围无辜的人群,让他们的人生也存在了这样那样的病痛,那么你还不如选择死亡。利人利己。当然,这个观念对于悲观的人来说其实是个误导,我们不能凡事都认为死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为什么不尝试拼一把呢?为什么不尝试扭转乾坤呢?你总要尝试一下。如果坚持信念,那么至少命运还会赐予你50%的机会。除非真的是走投无路了,除非真的是这个世界已经无情的将你遗弃。其实多半这都是不大可能的。在我眼里,真正走投无路的人是癌症晚期患者。如果你不是,那么就好好珍惜上帝赐给你的这个活着的资格吧。

 

本来这片子我是和我爸一起看的。而且在看之前我完全不了解剧情梗概,只知道是很悬疑。结果他老人家看了大概一刻钟的样子吧,就走人了。一方面,他是一个非常没有耐心的人,他说他看电影喜欢跳着看;另一方面,他本身就非常排斥看阴郁型的电影。电影一开头就出现了葬礼,然后他还看到了女主角陷入了困境,躺在停尸间,葬礼主管和她正在讨论她死没死的问题。可能中老年人都比较避讳看到这种情景和听到那个字吧,看到这里的时候他就说“这片子变态,生活中根本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然后就嘟囔着走了不看了。每天看他嘻嘻哈哈的我还一直以为他不在乎这些,所以我没想到他这么不接受这种情节。其实人总归有一死,在劫难逃。只是死的方式有不一样。有的是病魔缠身,有的是天灾人祸,有的是自取灭亡。这片子如果朋友们都能认真的看完并且加以正确和正面的理解,那么我相信你们是会受到启迪的,而且会更加珍惜生活,勇于面对生活,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跟屈服或者不满足不安分。人活着只要把心态放平和摆端正,那么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最后死神即将带走你的那一刻,你会发现,还好,我没有留下遗憾,我可以很洒脱的走。

 

刚看开头的时候我就发现主演们都很眼熟。除了葬礼主管我记不起来他有在哪里出现过以外,其他的都有想起来。女主角演过《断头谷》,男主角演过《其实你不懂他的心》。

 

影片从开头其实就有暗示情节。首先是那只被小男孩认为快要死了的小鸡。女主角还微笑着告诉小男孩说那只小鸡还挺好的,不会死。其实不管这只小鸡是不是真的快要死了,至少女主角是以乐观的角度来引导小男孩的想法。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小男孩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于是小男孩在她的影响下,就一直对这只小鸡的生命始终抱有希望,并将这只小鸡专门带回家自己养着。中途还有一个小情节,就是有一天晚上他发现,他一开灯,小鸡就很安静。一关灯,小鸡就开始叽叽的叫。然后他就反复的一开一关一开一关看小鸡的反应。其实这就是想说明,人有光明的指引就会有安全感,如果陷入黑暗,就会害怕。

 

(说点题外话。这又让我想到我前天晚上做的那个梦。我梦见我和小珊晚上很开心的手牵手走在大街上,边走边在聊天,突然周围霓虹灯莫名其妙变暗了,然后我害怕了,小珊就立刻对我说:“如果一会儿全黑了我们一定不要松手,一定要紧紧拉住别分开。”我说:“好!”结果没多久果然全黑了。漆黑的伸手不见六指。我当时心里那个恐慌的啊,又着急又害怕。我们就这样被无边无际的黑暗淹没,彼此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但是我们死死的抓着对方的手,没有松开。过了片刻,我感觉到我周围有各种东西在拉扯我,使劲的在将我和她分开。我当时超级害怕,因为我都不确定那些拉我拽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压根儿看不见。我也不清楚,如果我没有竭尽全力的抓住小珊的手而被那些不知根不知底的东西给拽走了,那我之后会遭遇什么。但我一直想着小珊对我说的要我不要放手,于是我就一直死命的想着这句话,除了这一句我啥都没想,于是我也就一直紧握她的手......接着我就被吓醒了,看到窗帘射进来那一道亮光,发现是做梦,就又安心的睡过去了。后来我告诉我妈,我妈说:“你当时一定是死死的拽住被子了......”奶奶很担忧的对我说:“你怎么老做这种不好的梦?”我说:“是不是特阴暗?”奶奶说:“是的。”我说:“我也不知道......”其实我从来都没有轻视过梦境。梦多多少少还是会反映一些客观事实的。确实,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你需要有人给你力量,需要有人给你支持,需要有人给你指引。而不是一直陷在困境中无法自拔,甚至是更严重。朋友永远是为你好的人,我也相信,我在梦里面死命不松手绝对是对的。)

 

在女主角参加钢琴老师的葬礼时,她无意中看到遗体有轻微的动作,被吓到了。这个情景我记得很清楚,并且那个镜头所给出的感觉并不像是幻觉之类的。所以在后来女主角被软禁起来并且被告知自己已经死了以后,我就意识到,在她之前所有死的人,其实都是跟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也就是同样其实没死却被告知已死并且绝望的相信和默认了葬礼主管对他们所说的一切。最开始,女主角是一直相信自己是没死的,甚至一直在努力想要逃脱这个鬼地方。而葬礼主管其实也没对她施用任何暴力行为,从头至尾和她就是对话,然后将她锁在停尸间。就在女主角的第一次逃脱未遂以后,她开始真正的被葬礼主管所洗脑,她开始相信和默认他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所以人有时候就是傻,宁可相信别人说的神是真的,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人是真的。可见“人言”是有多么的“可畏”。就在女主角相信自己已经死了以后,她和葬礼主管的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颇深,因为够悲:

 

Anna:“i have so many regrets.i have nothing but regrets.i wanted a different life.我有太多遗憾。除了遗憾还是遗憾。我本想有不同的人生。”

Deacon:“then why didn't you do something about it?那你为什么没有努力呢?”

Anna:“i tried.nothing ever seemed to change.i woke up every day.i took a shower.drove in the same traffic to work.went home.went to sleep.woke up again.nothing was ever different.我尝试过。但感觉什么都没有变。每天早上醒来。洗个澡。沿着同样的路线去上班。下班回家。睡觉。再次醒来。没有任何不同。”

Deacon:“what did you really want from life?那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Anna:“i wanted to be happy.我想要幸福。”

Deacon:“happy,you all say you wanted to be happy.what does that mean?幸福,你们都说你们想要幸福。这是什么意思呢?”

Anna:“don't you understand that's the whole point?i...i don't know.你不明白这就是一切的目的吗?我不知道。”

Deacon:“yes,you do.you 're just too scared to admit it to yourself.你知道的。你只是害怕的不愿对自己承认。”

Anna:“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this anymore.i just wanted to be over.我不想再谈这个话题了。我只希望尽快结束。”

Deacon:“what did you want from life?你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Anna:“i don't fucking know.我他妈的不知道。”

Deacon:“yes,you do.what did you want?你知道的。你想要什么?”

Anna:“i wanted love.我想要爱。”

Deacon:“what did you want,anna?你想要什么,安娜?”

Anna:“i wanted love.我想要爱。”

Deacon:“you had love.paul loved you.你有爱。保罗爱你。”

Anna:“you don't understand.i wanted to love.i was too scared.my mother...when i was little i learned that...loving someone meant getting hurt.so i decided not to love anyone.so i'd never get hurt again.i kept pushing paul away.he thought i didn't love him.你不明白。我想去爱。我太害怕了。我妈妈...我曾经得到这样一个教训...爱一个人就意味着受伤。于是我决定不去爱任何人。我就不会再受到伤害了。我总是和保罗保持距离。他认为我不爱他。”

Deacon:“did you?你爱他吗?”

Anna:“he was the only one i loved.but i could never say it.and then he stopped loving me.他是我唯一爱的人。但我永远说不出口(此时,女主角说着说着流泪了)。然后他就不爱我了(其实女主角还真冤枉人家了)。”

Deacon:“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nother chance?如果你还有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呢?”

Anna:“i don't know.我不知道。”

(艹!我是不是很负责任?!中文英文一字不漏的摘抄!我是个负责任的好女人!)

 

这段对话说得也很直白了,我也懒得评价了。反正很多人就是怕吃亏而不付出。懦夫!!!

 

对话期间,看葬礼主管的表情似乎对女主角起了怜悯之心。于是打开了门,愿意放她走。女主角本来很开心的走到门口,但是在踌躇了一番后又缺乏勇气了。这时他对她说:“我还以为你与众不同,你们都说害怕死亡,但是事实,你们更害怕活着。”说完,把门一关。女主角就这样很杯具的又错过一次逃跑的机会。

 

后面其实女主角还有一次逃跑的机会,因为男主角不相信她死了,跑到这个地方来找她,在门外大喊她的名字。当时她并没有昏迷,是在很清醒的情况下听到了门外男主角的声音。然而这时她已经很肯定自己是死了,不想再没完没了纠缠了,想放弃这一切,于是她看了一眼门缝外面的光影,然后背过身去,不予理会。

 

电影越看到后面可谓是越绝望。影片后半部分插入了又一个暗示情节,之前提到的那个小男孩,将最开始他认为快要死了的那只小鸡,装在盒子里,盖上盖儿,活埋了。其实那只小鸡还没死,只是小男孩对它已经不再抱有信念了。可能他觉得,这只小鸡死掉会比活着更好。此情节也就预示着女主角杯具的结局。当她发现自己被葬礼主管骗了以后,她已经没有能力再反抗了,只能乖乖就范——像个死人一样被活埋。

 

后来这个小男孩跟这个葬礼主管由于有过几次短暂的交流而成为了朋友。导致小男孩很自然的就被他带入了误区。仿佛他打算培养一个接班人。就像《电锯惊魂》中那个老头儿和amanda的关系一样。其实葬礼主管在我眼里并不是个坏人。在他打算放女主角走的那一刻我就认为他其实是很同情这些人的。但是他觉得这些人都经不起考验,而且不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活,所以他就希望他们能得到一些相应的惩罚。与此同时,我也觉得他是个心理多少有些病态的人。首先是因为有个情节,他在一具尸体的脸上乱画,并且一直对着尸体自言自语一大堆奇怪的话,就像得了精神分裂或者幻想症一样。其次是如果他心理正常,他不应该误导这个小男孩。倘若一个小男孩从小就接受这样的熏陶,那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心理变态。

 

在这里还要提到一下小男孩的妈妈。虽然镜头不多,但我总认为导演是有用意的。小男孩的妈妈样子显得比较老,面容痴呆,也挺像个神经病,成天对他不闻不问,就知道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个人认为,这是拿她和女主角做对比。按照女主角的条件来说,本应活得比小男孩的妈妈更好更精彩。但实际上她内心的各种不满让她对生活失去信心。然而小男孩的妈妈即使到了这个份儿上,她也没有绝望,只要活着一天,她就开心的看一天的电视。她没有怯懦也没有妥协,也没有不满意和不安分。她也没有给她的孩子造成什么烦恼和伤害。所以其实她活得很幸福。但话又说回来,小男孩的妈妈这种精神状态显然是不太正常的,对于小男孩来说,不是什么好现象,至少他的童年是不幸福的,是畸形的。不论小男孩有没有遇到葬礼主管,他长大后心理都不会跟正常小孩的心理一样,多少都有些残缺。所以物以类聚。小男孩跟葬礼主管一定是一见如故。

 

此片中还穿插了一些男女主角所产生的幻觉。女主角所产生的一些幻觉基本上都是比较恐惧的画面。证明她内心的成分最大的就是恐惧。导致她最后其实败就败在了她内心的恐惧上。男主角所产生的一些幻觉证明他一直抱有她还活着的信念。但是在他看到女主角掏出了自己心脏的那个幻觉时,证明他已经有些万念俱灰了。所以后来去女主角的学校拿东西时,单纯的小男孩跑来告诉他其实女主角还活着的时候,他当时完全不相信,甚至情绪失控吓到了小男孩。但是后来某些迹象又让他重燃了希望。所以在快结尾的时候,他把女主角从棺材中救出来的这个幻觉依然证明他还是坚持着女主角没死的信念。

 

很可惜的杯具结尾。男主角步了女主角的后尘,成为了又一个牺牲品。当葬礼主管告诉他他死了的时候,他也很激烈的说:“我没有死我没有死!!!”这次那个单纯的小男孩也站在了旁边目睹了这一切......

 

好了,终于可以去看看别人写的影评了~~~看看我有没有漏掉什么小细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