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品~

标签:
欧美爵士音乐f4流星雨哈娜书籍阅读梵高艺术忧郁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thinkthink |
今天破天荒的在音像店买了两张CD。这两张应该是盗版碟,总共加起来只有15块钱。我向老板询问有没有好听的爵士乐,类似于michael buble那种的。老板找了找,先是拿了一张diana krall的,我说我听过她的。然后老板又找了找,找到了这两张,说是合辑,首首好听。鉴于上面很多歌和歌手名字我没听过,于是我很爽快的就拿下了。这个老板不错,认识很多欧美歌手,所以跟他说起这个说起那个他都可以反应得过来。他那儿也卖很多打口碟,各种风格的都有,尤其是摇滚。可惜他好像不打算再继续把店做下去了,我问他是不是因为生意不好。他说这个不是主要原因。我说现在网上很多可以下载,所以也好少有人出来买碟了。最终,他还是没有说出那个主要原因。
CD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从初二到大二这段学生时期,我只要手上有点零花钱就会去买CD。以前我是个很向往买原版碟的人。因为原版碟里面有很多彩页,歌词也不会有错字。赏心悦目。不过原版碟很贵。那个时候都是RMB70左右。甚至还有上百的。想当初我还哀求妈妈给我买过一张。仅此一张。肯定没人能想到,我当时买的那一张竟是当时红极一时的F4首张专辑《流星雨》。我记得是花了68块钱买的。那个时候F4突然爆红,谁不喜欢啊。我买那张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里面附送一小本他们的写真,我当时就是想看他们的帅照。我曾经最喜欢的是F4里的言承旭。首先,我喜欢他演的道明寺。其次,我觉得他身材好。但是他本人真的不如道明寺那个角色有魅力。
**************************************************************************************************
一个人去了趟书市。把上次没买齐的书找到。《哈娜》我看了一些,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我老了。这一系列应该是给少女看的。所以当中写到的一些有关于对偶像美男子的情怀或者什么什么的,让我觉得好不适应。我都多少年没在心里树立一个偶像了。不过偶尔看看这种书也好,或许能让我再找回一些失去的童真吧。这个系列的书籍吸引我买的多半原因是因为封面设计让我很喜欢。或许我真的是一个看重外表的人。似乎这样也很肤浅。但没办法,学过艺术的人总是会有这种弊病缠身。谁不喜欢美好的事物呢?视觉永远是最直观的。
简介:《HANA》是倡导全年龄的思想浪潮,也许你去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想在那里盖一幢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你读过一本感人的图书,想悄悄地留给未来,和心爱的人讲书里的故事;也许你看过一部精彩的电影,想招呼家人和真挚的朋友,周末再一同观赏;也许你听过一张抒情的唱片,想号召更多人,与你一起唱出它的旋律;也许你喜欢过一个闪光的人,想用尽全身力气,向全世界大声喊出他的名字;打碎晦涩、机械、重复的生活,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唱片;最怀念的人;最有趣的新鲜事;最珍藏的某件物品……从分享开始。
我在此把此系列书推荐给90后的美眉吧。希望你们会喜欢。在书店里销量似乎还是不错的。
这是第三册的封面。是所有封面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所以用相机单独拍下来。蓝色图案的墙纸和孤独的旋转木马。忧郁的感觉迎面而来。忧郁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有美感,因为它不够直接,因为它神秘,因为它需要让人猜测。所以我喜欢看梵高的画。梵高是一个感性到完全不能自控的人。最终得了精神病。他的画属于后期印象派,正是因为画得抽象,所以我品的时间才会更长。总觉得每一张画后面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我一直都这样认为,理性的人不适合搞艺术。就算搞了也白搞。他们只适合去学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
最后附上几张我喜欢的梵高的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