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跟一个网友在QQ上聊天。仿佛他是一个心理医生,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就聊到了我一些压箱底的回忆。忍不住心酸——我哭了。边聊边哭。丝丝告诉过我,她去看心理医生就是坐那大哭一场,然后填一张表做个测试,测出来是重度抑郁,然后开了一些药,回家了。看一次要六七百块钱。但是她告诉我,她认为没用,只能靠自己调节。
我在QQ上比较容易对别人敞开心扉。但是也必须是对其有一定了解。很多事情和想法我真的没办法跟家人和朋友面对面说。这个网友是个双子男。曾经在中南大学读过书,现在在上海工作。马上就快结婚了。我个人认为他是个很会规划自己人生的人。而且他曾经选修过心理学,在适当的时候能帮我解除心理上的疑难杂症,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一些事情。
————————————————————————————————————————————————
我们聊到了家庭和家人。
我一直觉得我的家人都不会教育小孩。更多的是宠溺包容加原谅。但是我们也没少挨打。我不知道我们家的教育体系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总之家里就没有一个文化成绩好的。我堂姐小时候很调皮,比较贪玩,静不住心读书,但是手脚麻利,胆子比较大。我和堂弟小时候不算很调皮,性格偏老实安静,但是成绩也不好,独立性很差,都是闷瓜一个。我的童年我从来没觉得有多幸福。表面上我什么都有。我有健全的家庭。我吃好穿好。我倍受宠溺。然而我眼里的几个关键词:枯燥的练琴。父母的争吵。学业上的打击。
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总是要比别人少休息一天。那个时候一周只休一天。而我周日就必须去上钢琴课。还没开始念小学的时候,是住在一个亲戚家里学。一周只能见一次父母。结果我在那惨遭虐待。没弹好就要被舅外婆拿抠痒耙子(又名老头乐)打手板。一打就是5-10下。每天都要哭一次。当时我就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难道所称之为“老师”的人都是这副嘴脸?当时舅外婆很喜欢另一个小孩,反正不管什么时候都对他关照多一点。所以我一直有种错觉,这是我亲戚?是她亲戚吧~~然后,我们几个小女孩每人必须负责倒一天痰盂。因为当时他们的房间里没厕所,必须要去外面上公共厕所,所以我们小女孩的小便就便在痰盂里,第二天自己拿出去倒在公共厕所里。那个受宠幸的小女孩我不记得她有没有倒过,但是我是倒过的。
学琴中途二姑来探望过我一次,当她要离开的时候,我就像一只被囚禁的小动物一样,眼里满是“带我走”的讯息。我当时确实是很渴望逃离那间房子。还有那周遭的一切。我害怕被打手板。因为疼。我不喜欢每天上到处都是苍蝇的臭烘烘的公共厕所。而且我至今还记得以前那儿附近住了一个老太婆,有一只眼睛没有眼珠。我曾经在公共厕所遇到过她。别的小朋友告诉我她是坏人,于是当她跟我们说话或者看着我们笑的时候,我立马跟着小朋友们飞奔。生怕她把我拐走。后来外公来把我抱回家了。可我对这件事情印象并不是很深刻。我听说是他们让我倒痰盂的事情败露了,外公很生气,于是后果很严重。就此事以后,我们家跟他们家很少来往,爸爸有次借着舅外公来找他借小提琴的机会把舅外公臭骂一顿。于是矛盾就是这样产生了。
本以为我的钢琴生涯就此结束,结果妈妈又给我找了个老师,这次不用住在那儿,只需要每周末去上一下午课就好。这是个好老师。纠正了很多我之前在舅外婆那学的手型和指法什么的。我当时就有在想,其实丢人的不是我。随着我慢慢长大,听妈妈说后面几年杨老师连学费都没要,相当于我免费在那学了好久......小学毕业那年,我没考起重点中学,但是我过了钢琴七级,随之,我进了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中部。也就这样,我结束了我的钢琴生涯。我承认当时我说因为弹琴而耽误了学习确实是个借口,因为我没考上重点中学是因为在语文的作文上有失误,导致作文扣了很多分。但在那个时候,我真的已经非常厌倦了。每天固定弹那几首曲子,一个曲子练上10到20遍。那个时候空调这玩意儿都还没上市。炎炎夏日,我就一边吹着电风扇,一边翻来覆去的弹。我记不清弹了多少遍,就拿跳棋子儿数。弹一遍,就拨过去一个。
就这样。这就是我学琴的过程。刚开始练琴的感觉是最好的。没错,就是新鲜感。而且我的钢琴上会摆满我的娃娃。从钢琴这一头摆到那一头。就好像我是演奏者,他们是台下的听众。慢慢的,琴上的娃娃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厚重的琴谱和节拍器。
大概是在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的时候,我父母的婚姻出现了危机。当时的我压根不懂,只看到了表象。有一天晚上爸爸打妈妈,然后妈妈在哭。爸爸一直在逼妈妈承认些什么,而妈妈就是哭和叫,什么也不说。我当时就觉得妈妈没干什么呀,爸爸为什么要这样?于是我当时也哭着喊着叫爸爸别打妈妈了。爸爸当时也很难管住自己的脾气,下手也不轻,就像要杀人一样,把家里很多东西也砸了,把妈妈的衣服也剪坏了。我依稀的只记得,地上有好多好多的玻璃渣。很多东西都碎了,在那个时候都碎了......第二天我上学,嗓子哑了,说不出话。老师有单独叫我出来问话。问我家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情况。因为我说不出话来,所以也只能老师问一句,我“恩”一声。当时老师一问起这个事儿我眼泪又快出来了。我努力让自己的眼泪不在老师面前流下来,就任凭它们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一个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期的小孩看到那么暴烈的场面,多多少少心里都会有些阴影。那是我第一次看爸爸发那么大的火。
后来,爸爸妈妈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分道扬镳。我们一家三口还是继续过着日子。能补好的补好,能粘好的粘好。尽量的去弥补那些伤痛。然而,在我的观察下,爸爸就在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变了一个人。变得偏激易怒,孤僻古怪。
自从上中学以后,我的成绩就不太好了。妈妈为我的学习花了相当多的心思,我经常转学。爸爸不管我的学习,但是他会因为妈妈花钱让我转学的事情而埋怨妈妈。爸爸经常说“她就不是读书的料”“不要花冤枉钱”“她就是蠢”“她是猪”“她已经废了”等等。我中学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不管有多难听,永远充斥在我耳边。而且只要我回家稍微晚一点都要被爸爸拷问。即使我不是去玩他也不相信我,就非逼我承认我是跟别的同学玩儿去了所以不早回家。我都不知道被冤枉了多少次,挨了多少顿冤枉打。有时候想起来就觉得委屈,至于吗?犯得着吗?我干啥了我杀人放火啦?爸爸对女儿有必要这么凶狠吗?不光是我,爸爸也经常念叨妈妈,三天两头的翻旧账。我都听烦了。我就觉得,难道这种生活就是你们不离婚的目的吗?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希望能在学校多呆一会儿。我喜欢跟同学们在一起,因为那样我才会有笑容。一回家我就感觉自己立刻陷入了阴霾,再加上繁重的学习压力。我几乎在家里是很少笑的。正好爸爸又喜欢把家里弄得黑乎乎的。不管白天黑夜。
刚刚进入花季雨季的年龄,我开始有自己的小世界。我会自己偷偷写日记,抄歌词。把妈妈给的早饭钱和零花钱省下来买一些明星杂志、磁带和CD。我当时没有别的乐趣了,钢琴也没再弹(弹钢琴只有最开始的时候才可以称之为“乐趣”),听歌和追星是我唯一的乐趣。妈妈倒是没太讲过我这个事情。但是爸爸尤其的反感。他认为我把钱买了这些没用的东西然后还影响了学习。他一直认为我学习不好就是被这些明星害的。很多次他发脾气的时候,他随手拿起杂志就撕,随手拿起磁带和CD就往地上摔,然后还要用脚踩烂。我当时很心疼,一边哭一边心里在嘀咕:“这是我多少天不吃早饭省下来的钱买的啊......”后来,我依然没放弃这些,我还是会买。偷偷的买。买了以后就不摆在桌面上了,藏在抽屉或柜子里。小孩儿的叛逆心理就是在这个时候滋生的。
初中会考的时候,我又考得很差。然后依然过着跟初中差不多的生活。爸爸妈妈为了我、为了他们自己,还是无休止的吵架。我也天天耳濡目染。有时候真的很想从窗户上跳下去,落个清静。爸爸依然天天念叨我考不起大学等等之类的话,总是用尖锐的言语刺激我。我本来就不自信,他再这么一说,我就更加没对我自己抱过希望。最终妈妈想尽办法让我去学了美术。或许我是有一点点天赋吧,我是插班生,没有基础,但是我凭借我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努力,我爬到了全班前十名。高考我的文化分并不高,专业考得还行,同时我也被老天很神奇的眷顾了一下,西安美术学院给我寄来了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特别高兴。家里总算出了个大学生。我自己也很高兴。高中毕业后那四个月的假期是我生命中第一个最快乐的时候。自信的笑容总算出现在我的脸上。尤其是我看到自信的笑容总算出现在我家人的脸上的时候。
大人都说乡下山村的小孩儿想读书,会很珍惜读书的机会。我敢打赌他要真有能力在城市里读书了他照样也有可能变得贪玩儿。城市里的花样太多,不像乡村那么简单淳朴。人多半都经不起世俗的考验和诱惑。人们都是越拥有什么越不珍惜什么。而且欲望会根据能力而增大。这都是真理。
念大学之前的时间都被我统称为童年。可能有的人会说,童年不幸福的人大有人在。其实幸福这个词,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或许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饱读诗书,或许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家庭和睦,或许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有自由的空间不受束缚,或许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想买什么就能毫不犹豫的买下什么......我渴望的幸福童年就是:1.每个周末爸爸妈妈能带我去公园玩;2.爸爸妈妈会给我买好多娃娃;3.爸爸妈妈最好都跟菩萨一样,别弄得跟凶神恶煞一样动不动就打人。说到这儿,我想起来,我们家这三口人还从来没有一起上过街,没有在外面一起吃过饭,也没有一起游山玩水过。以前我很讨厌爸爸的性格,但是现在已经不会去计较那么多,他的性格是被一些原因所导致改变的。现在我长大了说实话我也能理解一些。可能他会一直带着这样的性格到老到死。不过他现在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了。

其实我之前一直犹豫这些事情是否可以写出来。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写出来了。说实话,我觉得我要是培养培养还是可以当个不错的写作者。艳艳语录:个人认为小说和自传的区别就在于:小说是比喻句,自传是肯定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