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往的精神高地

(2019-10-09 18:41:29)
标签:

文化

陈巧珠

旅游

闽东之光

宁德

http://dpic.tiankong.com/kp/p1/QJ6177640049.jpg
   

 文学于我而言,一直是我向往的精神高地,仰望星空,仰望一个个名家,也一样抬头望许多熟悉的文友项背,摸索着向这块高地攀登。

201982430日,福建文学新人研修班在三明举办。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感觉收获颇多,各位老师的指导如暗夜之光,点亮了方向,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增添了向前向上的动力。

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陈毅达就“文学的担当和作家的责任”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讲述了建国70周年间福建省各时期文学创作的主题导向、鲜明特点和经典作品,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创作者要有抱负和追求,要立足生活之源,扎根人民,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和具有时代烙印的好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席话,一杯茶,清心明志,多少年来,我常想着写作是个人的事,吾笔写吾心,完全忽视作品的社会功能。文学的担当和作家的责任提出,不仅是对写作新人的写作水平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说明作者肩上的责任重大,哪怕我们的作品只有一个读者,作者就该对这个读者负责,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能量与信号,这是写作者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

钟红明老师说在写小说时应始于情感,终于人物,慎用巧合、避免前史交待过多的情况。她还说:写作者并不是世界的裁判者,而只是观察者。我曾以书写历史那是小说再现历史的功能,是实现时空的穿越。听完老师的课仿佛悟到,再现前史只是一面镜,而要在这面镜中能看到当下。始于情感,终于人物,慎用巧合。我的体会此中情感应该是作品中能传达给读者的时代性的情感,是人性的情感,有其共性,还要有其个性,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流淌而出的情感,并非是作者感动自身的情感,写作应该是理智的情怀,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若有巧合,应该是事先明暗有所铺垫或者在前期未枝细梢中已埋下伏笔,才能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文章中的巧合并不唐突、不意外,所以只有恰到好处的故事逻辑与贴切的语言才能将读者带入意境,这也是这次学习的收获重点。
   
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作品,而触动不了作者,正如一些文友说的,我都把自己感动得哗啦啦地流泪,而读者则无动于衷。这就是说应该让作品中的人物活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那种情感是作品人物渲泄而出的情感,而不是在作者心中的情感。老师还说写作不需要定义性的论述,而需要准确的表达,这表达能将人带入意境,直观的细节末稍的描写,能直抵人心,扣响读者的心门。这个准确才是功夫,于是今后的写作一定要在这准确二字上下足。力避陈词滥调,力戒空洞说词,每一句话都要能体会到气息、汗味,要有生命的语言。
   
杨少衡老师给我们上课时,我向他请教的问题是:在写作时用了福建方言,诸多俚语,可这些难入文,面对这情形,福建乡土文学前景在哪?他回答说可以用既有地方特色又没有语言障碍的语言表达,或者在文中巧妙植入方言的解说。这给我开了一剂良方,方言俚语既显个性又接地气,自然不可放弃,巧妙地结合,用心植入,既能排除读者的阅读障碍,又能展示出方言俚语的魅力,我仿佛有点明白如何处理。
    
石华鹏老师说副词不是朋友,最美的语言是准确的表达。他还说:最好的散文是小说家写的。这句话如针扎肉,我曾以为一个个副词的修饰会增加叙述的程度,才是准确,这一针扎醒了我,准确真不是副词所能表达的,就如一股浪扑面而来,击在礁石上,浪粉成花成珠成粉抹,若写成,一股很大的浪,击在很硬的礁石上,溅起了无数浪花,仿佛就不如前面准确。当然我理解了,但还不能很好的运用。
我想无论写哪一种文体,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准确的表达是最重要的,散文不仅仅是优美语言的堆砌,诗歌不仅仅追求一种意境,小说不仅仅是时间,地点、人物的叙述,每一种文体都应该有诗的意境,哲理性的思考,形象准确的表达。
   
我想每个作品就是每个作家辩识度的体现,作品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气质与学识,只有通过大量选择性的阅读,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多年写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对自己文章的回看,多少个夜晚,在心血来潮时写的文字,当时觉得有种倾诉后的畅快淋漓,而在次日或过几日回看时却发现诸多问题,如言不达意,主题不明确,甚至存在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情况发生,我想并不是所有的好文章都一蹴而就,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酝酿与揣摩,写作水平是不断变化与提升的,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写作的技巧,怀一颗对天地万物敬畏的心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总之,听了各位老师的讲坐,心有明灯,体会到文学的路长着,要有心力、脚力、笔力,力力发齐发,努力走向自己的精神高原。

向往的精神高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