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 《变形金刚》:致幻剂和一次漫长的高潮

(2007-07-11 03:15:34)
标签:

《变形金刚》

影评

致幻剂

斯皮尔伯格

分类: 电影
[电影] <wbr>《变形金刚》:致幻剂和一次漫长的高潮
    狂躁的午夜首映,数百人的尖叫、掌声,混合着神经质地喝彩在电影院里此起彼伏,如同一阵阵狂欢的麦浪……
    这种久违了的集体性癫狂发作,令现场气氛几度超现实,变形金刚的每次变形、怒吼、冲撞搏击,都会立刻引发新一轮的惊叹欢呼……这一刻,一代人集体的童年记忆和好莱坞震撼的视觉轰炸终于达到美妙契合,它们就像两个早有预谋而百年难遇的幽灵,合伙将一部不可思议的电影托起,然后用力推向一次不同寻常的制幻高潮……


    影片前半个小时扑面而来的灾难感,是我尤其喜欢的。那种目睹世界行将毁灭的不由自主战栗,虽是来自电影魔术的不实幻觉,但也许因为罕见,竟也令我非常之着迷。人类的渺小无助,反衬出高大冰冷的机器生命以极具煽动力的神性色彩,虽然这种神性与人类的渺小本身就呈天然敌对,然而高大、雄壮的美学倾向依然引发了一种强烈的无比悲壮的错觉——我很清楚地意识到那只是一场幻梦,但依然选择乐在其中,因为悲壮,(尤其在今天)是很奢侈的情感。


    至于剧情,当然是属于小脑发达而大脑发育不全的类型,通篇充斥着俗套的桥段和廉价的调情,好在进影院之前,我已打定主意这次不带脑子,连脑浆我都特意留在家里的刷牙杯里。事实证明,不带脑子是对的。
    那种破坏和摧毁所营造的迷人灾难感,在《世界大战》的前半小时里其实也曾出现,但斯皮尔伯格把更大的灾难和幻灭感放在了《慕尼黑》里,也许是因为不愿意第三次重复这种毁灭情绪,他没有亲自导演这部《变形金刚》。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无比正确。


    尽可能地压缩和控制成本,这肯定是斯皮尔伯格的主导思想,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爆炸性的局面,这一现状可能引发整个体系的崩溃,只要连续出现几个2亿美元投资的电影失败,电影产业可能就会轰然倒塌,我们面临的将是好莱坞的原子裂变。现在,梦工厂尝试着控制影片成本,派拉蒙也是。”斯皮尔伯格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这决定了他不会犯《蜘蛛侠3》那样的错误和冒那样的风险——《蜘蛛侠3》制作和宣传成本几乎达到3亿美元,这显然是个令精明的犹太人心惊肉跳的天文数字。斯皮尔伯格努力说服并使迈克尔·贝也相信,如果能将《变形金刚》的预算控制在一亿五千万以内,一定会对大家的处境都更为有利。事实证明,他依然是对的。


    迈克尔·贝铺张华丽的MTV风格,和斯皮尔伯格谨慎可爱的商人头脑相得益彰,造就了今天的《变形金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好莱坞的庞然大物,会用更狂野的续集,吸光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美元……

  

 

 

 

                                           [电影] <wbr>《变形金刚》:致幻剂和一次漫长的高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