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终于看了这个电影,在魔幻电影大行其道的当代影坛,这个故事的编制创意、主题立意,包括魔幻部分的人物造型,都算相当的有新意。导演吉尔勒莫·德尔·托罗此前的《刀锋战士2》就非常好看,但《地狱男爵》却并不太讨人喜欢,漫画改编电影的道德撕裂总是会令人感到压抑和说教,李安《绿巨人》的失败,大约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潘的迷宫》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大量使用了向来被B级恐怖片所专有的暴力语言,血腥程度相比大卫·科南伯格的《暴力史》更有过之,这一影像特征,似乎已经成为当代电影的一个古怪新趋势,暴力的残忍性、非人性,被赤裸裸的电影镜头加以人为强化,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能达到惊醒那些在影院里打瞌睡的观众,并使之持续地毛骨悚然的目的,但对大多数观众的接受心理来说,它其实,也是一种挑战甚至挑衅。
昨晚看了一部恐怖片《掠夺者》,讲的是一个脆弱的美国家庭在非洲草原遭到狮群袭击的故事,整体乏善可陈,于是只好用狮子吃人的血腥场面来反复吓唬人,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分美系恐怖电影在逐步走向低级趣味的一个危险信号。电影并不是不能赤裸裸的表现血腥场景,但必须言之有物,必须和剧情、人物塑造的需要有机结合(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否则稍不留神,就会沦落为和观众作下流调情的低级手段。《潘的迷宫》在这方面好像有点儿问题,比如上校被尖刀割开左侧脸颊,并对着镜子缝针的那一组骇人镜头(特别是缝针),它们在视觉上确实达到了十足的官能刺激,但对观众来讲,它同时也是一种莫大的伤害。这样的具象暴力如果不加克制,相反泛滥使用,在我看来就和《掠夺者》里的狮子吃人一样,虽然惊世骇俗,但难免低级无趣。
《潘的迷宫》是一部相当耐人寻味的电影,主题鲜明,手法独到,讲故事的天赋更是充满魔力,它唯一令人不快的地方,大概也就是血腥场面的稍嫌过度了,所以,如果拿它和《窃听风暴》放在一处权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我更倾向于属于后者。
《潘的迷宫》的总体基调是黑暗和绝望,那个极端压抑的气氛,叫人很难有兴趣再把它看一遍,而《窃听风暴》,再看一遍,我想应该不成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