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原创文学 |
人物赏析:德拉科
**********************************************
人物背景:德拉科·马尔福出生于1980年6月5日,同马尔福家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是斯莱特林学院的学生。在书中他被描述成一个长相出众、脸色苍白、拥有淡金色头发和冷酷的灰色眼睛的人。他是马尔福家的独子。德拉科的父母是卢修斯·马尔福和纳西莎·马尔福(婚前:纳西莎·布莱克)。马尔福家族十分古老,是一个富裕的贵族家族,极端的为自己的纯种巫师血统而骄傲,并厌恶麻瓜(非巫师)家庭出生的巫师。
名字来源:德拉科(Draco)”这一名字,可能来源于创造了一部苛刻法律的雅典第一位立法者Draco。在拉丁语中“Draco”的意思为龙或蛇,同时“Draco”也有天龙座的意思,符合黑巫师家庭用星座为孩子命名的传统。马尔福这一名字则可能来源于法语“mal
评论
**********************************************************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一定是先喜欢了汤姆·费尔顿的出色表演以及俊秀外貌,才爱屋及乌,开始喜欢《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德拉科·马尔福。还有一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则是因为看了诸多翻译的同人文,心生感慨,开始在原著里认真发掘这个角色。越是咬文嚼字的发掘他,洞悉他,欣赏他,就越来越对他“爱不释手”。
于是,普普通通的一颦一笑,在倍加留心的咬文嚼字中,往往能洞察他的内心,往往能看得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唯美——于是“德迷”开始形成了……
作为一个纯粹的“德迷”,应该明确区分德拉科·马尔福与汤姆·费尔顿。虽然无意贬低汤姆·费尔顿,但我相信德拉科·马尔福本人无论从外形上还是气质上应该比汤姆·费尔顿更优异。
……
德拉科·马尔福的漂亮容貌:
相对于汤姆·里德尔,罗琳并没有在相貌方面对德拉科精雕细琢,如果不仔细探寻,不要说证明他相貌“漂亮”,即便是证明“帅气”都是有些难度的。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德拉科第一次出场。“……一个面色苍白、瘦削的年轻人站在脚凳上……”寥寥几笔,勾画出一个11岁的苍白纤细的男生,加上与哈利傲慢的几句对话,立刻奠定了他在整个系列中的反面角色。
为了增加这个角色的反面效应,罗琳在第六章开始把“面色苍白的”改为:“小白脸”——在他出场的这些场景里,罗琳一直在强调德拉科的面色苍白。以至于在他被哈利拒绝而尴尬的时候,罗琳这样写道:“德拉科·马尔福脸没有涨红,只是苍白的面颊泛出淡淡的红晕。”相比罗恩尴尬时脸红得像他自己的头发一样,德拉科的尴尬神情无疑增添了许多贵族气质的冷静与优雅。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和德拉科的对立持续升温。在魔药课上:“……他不停的用它的金鱼眼睛朝罗恩和哈利翻白眼。”
罗琳无疑是在讥讽德拉科,加剧哈利以及读者对他的憎恶。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金鱼眼睛”在此处并不是要表现德拉科眼珠突出,而是含蓄的说明他有一对大眼睛。根据东方的审美,大眼睛——杏眼是再好不过的——按此推论,德拉科增添了些许东方色彩,无疑再次被渲染了淡淡的柔美。
从《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到《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刻画德拉科逐渐由外形描写转为内心世界。除了在第四部里偶然说了一下德拉科的母亲相貌不错以外,很遗憾,为了情节的需要,德拉科本人的戏份开始大大减少。特别是在第五部,基本没有他出场的需要——即便有,也不过是平板的坏蛋形象。相比其他越来越血肉丰满的角色而言,第五部的德拉科的确单薄得可怜。
然而,可喜可贺。罗琳并没有打算放弃德拉科这个极具潜力的角色,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德拉科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都变得立体而丰满起来,许多构想甚至比同人文还要大胆。
可以明显感觉到,罗琳在描写德拉科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么尖刻。前几部正面描写的时候,罗琳把德拉科描写成面色苍白,脸型削尖的金发少年形象。而在第六部里,罗琳多次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方法描写德拉科,从克利切口中得到的:“马尔福少爷举止高贵,不愧是纯血统……”“……他的外貌让我想起我女主人那精致的轮廓,他的风度……”
在最后邓布利多的葬礼上,罗林这样写:“……但是中间少了马尔福那苍白瘦长的身影……”从开篇烘托马尔福夫人的美丽为楔子到结尾描述德拉科的身影,无不在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全新的,美男子化的德拉科·马尔福。
德拉科·马尔福并非是普通男子的英俊帅气,金色的柔顺头发,粉雕玉琢的美丽面容,纤细修长的身体……无疑为他增添了些许的水一般的柔美。因此,说德拉科·马尔福是个漂亮的人,也并非夸张。
德拉科·马尔福的内心世界:
显赫的家族,漂亮的容貌,高贵的气质……这些对于一个人而言,不过是外在的东西。
在前五部书里,虽然德拉科处处都在挖苦揶揄别人,处处在愚弄侮辱别人。但这也映射出了他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乏味,多么的孤独寂寞,多么的落寞冷清。且不去谈哈利和他的梦之队生活如何丰富多彩,即便是霍格沃茨里的其他学生,似乎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要做——就连纳威还能每天饶有兴趣的治疗自己的健忘症——而德拉科身边永远都是两个白痴保镖和一个花痴女生,似乎永远代表着四处闲逛的斯莱特林,永远都百般无聊。
这样一来,他为什么那样憎恨哈利,就十分容易理解了。或许他永远都不可能有赫敏和罗恩那样能够患难与共的朋友,或许他永远都不可能有像哈利那样丰富刺激的生活,甚至他永远不可能像哈利那样有众多的真心关切他的人……他嫉妒哈利,尽管父母双全家庭优越,尽管相貌出众有女生爱慕,尽管气质高雅让人过目不忘……但相比而言,他失去的东西却又何其多。
第六部,伏地魔的复活,父亲的失败,把他这个养尊处优16年的贵公子由天堂推向了地狱。如果说前五部德拉科还是生活在老爸的庇护和狐朋狗友的帮势下,还是那样轻狂的童稚时代,在第六部,他便被毫不留情的推入了残忍险恶的成人世界。我不禁发问,人们在叫嚣这个反角的时候,人们在推崇哈利的时候,有没有衡量过此时此刻,他们肩头的重担孰轻孰重?——对哈利而言,“救世主”是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能否承担起的责任,伏地魔虽然和他纠缠不休,但毕竟还有许多人帮着他一起对抗伏地魔。而德拉科呢?从前可以依仗的父母如今还需要自己来保护,接受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生活在杀人老手们的群体中,忍受着伏地魔给予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即便有重重阴影,在学校里他还要日日夜夜撑着面具,强装平常——有谁来帮助过他,又有谁来管过他的死活?
幸而,还有一个不瞑目的幽魂听他诉说,还有一个废弃的盥洗室让他可以偷偷去哭。也庆幸他是斯莱特林的人,可以很好的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否则,在这样超负荷的压力之下,背负着整个家族命运的他估计早就崩溃了。
一个16岁的少年,能有多少实质上的残忍和冷酷?伪装毕竟是伪装,隐藏毕竟是隐藏,在他举起魔杖指向邓布利多时,在他颤抖着手犹豫不决时,六年冷酷的伪装和精心隐藏的内心堤坝顿时瓦解。邓布利多的一席话,明确地让他看到另一条希望之路。然而正如他自己说得那样:“可是我已经走了这么远,不是吗?”
在这条通往深渊的路上,他已经走了很远的一段路程。固然也希望回首,也希望循着邓布利多的话找到另一条出路……然而随着邓布利多的死,一切又变得多么渺茫,变得多么没有可能。人性未泯的德拉科,为了整个家族强行走在一条根本没有出路的路上,他能不能走下去?他能走多远?——就连德拉科自己都不知道——对他而言,甚至明天能不能活着,都是一个未知的赌注。
……
德拉科是孤单的,他的孤单是有目共睹的。仰望苍穹夜空,谁来抚慰他空虚的灵魂,谁来抚平他心底的创伤。
然而,正是这样的孤独感,却让他变成了一个脱尘的仙子。
从第一部里那个素性讨厌的小崽子,到第六部那个完全成熟的淡淡忧郁的少年;从第一部里那个娇生惯养的贵公子,到第六部那个在漩涡里苦苦挣扎的少年;从第一部里那个依靠老爸和狐朋狗友的纨绔少爷,到第六部那个背负家族命运孤军奋战的少年……从童年一步步走向少年,从幸福一步步走向深渊。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在看完第六部之后,不管以前对德拉科抱有怎样的看法,现在多多少少都不禁同情他。看到德拉科现在活的这样辛苦,我们也不得不与他一起怀念昔日无忧无虑的童稚时代。
德拉科·马尔福的未来:
他的未来会怎样呢?他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在第六部里,我们充分地看到了德拉科的敏锐理智,充分的看到了德拉科的才华横溢——我们不得不承认,德拉科在学生里,其才智仅次于赫敏·格兰杰——这样一个人才,正邪两方,不论谁得到他或许都不啻于得到一个诸葛孔明。
在网上预言里,说他将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我本人很支持德拉科和哈利联手的猜想。且不说赫敏与哈利的智商有多么高,单凭是否熟悉黑道套路,是不是摸得清人家的游戏规则,是不是能揣摸这些杀人老手的狡猾程度,他们就得甘拜下风——毕竟他们没真正接触过伏地魔的圈子,什么都不知道。我相信在第七部哈利和斯内普的恩怨更加纠缠不清,扑朔迷离——因此哈利不可能再去依靠斯内普这个“卧底”。这样看来,加之前面的诸多铺垫,德拉科帮助哈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或许有可能,罗琳会制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让这两个死对头不计前嫌联手对抗伏地魔。——当然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德拉科步了斯内普的后尘成为卧底,之后很可能就被伏地魔发现……
我相信,德拉科的结局如何,50%是要根据罗琳的心情而定的。
不论怎样,德拉科究竟何去何从,我都希望他能活下来。如果罗琳不让这个角色活着,我也不希望他被设计成一个被千夫所指的人——最起码,也希望德拉科被塑造成一个具有英雄色彩、悲剧色彩的反英雄。
……
德拉科·马尔福,冰做的刚强,水做的柔美。
本是俊逸的仙子,却翩翩然的落入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