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吉林玄天岭随感
龙之心
今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我和朋友去玄天岭远足。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吉林市,铜帮铁底的松花江呈S形从城市中间穿过,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前朱雀(朱雀山),后玄武(玄天岭),四座名山将市区环绕。
这玄天岭本来在吉林市的正北,但是现在城市扩大,它反倒被市区包围了。
我和好朋友李君迤逦上得山来。是时,草方初绿,树正吐叶,桃花开过杏花开,丁香含苞,金达莱绽放。春阳温熙,和风拂面。
这玄天岭公园是吉林市正在开发兴建的新公园。从早晨开始,健身的人们及登山观览的游人终日不绝。山道旁到处有晨练者操练的平台,树丛内屡见热心人刚平整的花畦。在炮台山顶,我见到一个面色红润的老人,拄一如虬的拐杖悠然前行。一问高寿,回说:九十五矣!我们不禁咋舌。
这吉林炮台遗址是文物保护单位。原炮台是1893年修建,当时清朝认为吉林城“可远迎长白,近绕松花,扼三省之要冲,为两京之屏障”,故修炮台以防沙俄。炮台1900年被俄军占领,1904年被俄拆毁。我们此番登临凭吊的是去年刚刚重建的炮台,这是完全仿照当年原样复建的。在长宽各约40多米的炮台上,并排有五门大炮(还有两门现在山腰待装)朝向北方。据载,最大的两门炮射程可达十里。我站在垣墙垛垣口向远处山头道路望去,仿佛听见了隆隆的炮声。
从炮台山向西北下了一个山凹,重登山顶,就来到了避火图。这是一座前为坎卦图、后为太极图(俗称阴阳鱼)的较大碑坊,2005年重修。原图修建很早,是在乾隆56年(1792年)。这个避火图,当年可谓声名远播塞内外。因为历史上有“火烧船厂,狗咬沈阳”之说,意思说,吉林船厂乌拉屡发火灾,回禄(即是火神)肆虐。当时船厂大都是木式房屋,一发火灾往往烧掉半个城市。为了“旺水镇火,解火烧船厂之厄”,所以特在北方坎位,即水神之位,修此了这个卦图,以做镇城之宝。许多年前,评“吉林八景”之时,这里的“坎卦孤悬”即是其一。
从避火图下山到半山处。我们来到了正在兴建中的玄帝观。只见工地上堆积着很多的原木,那一边,工地的施工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历史上,吉林市原有的玄帝观建于很早,是1738年。那个时候及此后很久,吉林市的玄帝观一直是东北的道教中心。
说起道教,这是我国本土自生的宗教,始于东汉顺帝142年。它以太上老君即老子为教主,以太上老君的《五千文》(即道德经)、《正一经》(正一即财神)和《太平洞极经》为经典,流传于中国近两千年。
这次玄帝观的兴建是易地重建。在工地上,我见到了陈崇真道长,他说:为重建,筹资了2000万,全是民间善款。整个工期将历时五年。现在是第一期工程。按设计,将修:玄帝殿,(玄帝是镇北方、主风雨的水神);斗姆殿,(斗姆是道教女神,北斗众星之母);老君殿,即道教始祖老子。这三大块的整个建筑,全是木质的楔榫结构,工程上完全不用铁钉,现在所用铁钉只是施工前期的固定所用。
这就使我想起了“悬梁吊柱”。这是原先玄武观的一大特色。悬梁吊柱,是吉林八景之一。它的“悬梁”是指,在原玄天岭的玄帝观建筑中,在玄武殿左西侧竟然有一梁木与立柱不相衔接,尚有一段距离;它的“吊柱”是指,在玄武殿的又东侧有一立柱悬在空中,距地面竟有800毫米。中国古代哲学有“以柔克刚,大成若缺,其用不蔽”之说,“大成若缺”,何其精警!这个建筑,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完美的解释!
据载,吉林这个悬梁吊柱是中国“三大悬”之一,另二悬是,广西容县的真武阁的悬柱奇观和山西的悬棺寺。三悬之妙,可叹为观止矣!
据陈道长说,这次重建,将完全恢复历史上的“悬梁吊柱”。我早就从史料上看到,立柱垂悬,悬梁不接,这是中国建筑绝妙体现,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绝妙例证,如果能够重现,我将惊叹得无以复加!
道别了陈崇真道长。但,两千万善款可以完成这个浩大工程吗?我尚感到怀疑。
(据后续报道,5月1日,两门新铸镀铜大炮,在身着清朝兵勇服装的工作人员的点燃下,鸣7响。至此,玄天岭炮台第一期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