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
1.祈祷的意义——摘自《我的第一本祈祷书》
我们行走在现在这个世上,工作异常忙碌,情感越发复杂,加上来自各个其他方面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于是,我们渐渐淡忘了某些特别的日子,忽视了那些爱你的和你爱的人,眼里看不到身边事物的种种美好,时常被一些不好的情绪困扰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否尝试过用祈祷来解决问题呢?
有的人认为,祈祷就是人有求于上帝时,所作的事情,比如有了困难,求上帝解决;有了疾病,求上帝医治;有了物质的缺乏,求上帝供应。也有人认为,祈祷似乎是一种很虚无的事,并不能指望它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
这些对于祈祷的理解,并不算错,可是太肤浅,不够深刻也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人在某些时候会十分需要倾诉。倾诉的对象,可以是上帝,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自己。倾诉也许并不需要什么结果,只要有一个倾诉的过程就好了,而祈祷恰恰就是一个表达自己所感、所想的倾诉过程。当我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祈祷表达出来的时候,一方面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祈祷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路更为清晰,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坚定自己的信念。
祷告的过程也是一个反省自己的过程。祈祷常常被看作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试想,当一个人在每天早上醒来或者晚上睡觉之前,都虔诚地诵念着美好的祝愿,并且长年累月反复如此,那么这些美好一定会慢慢地融入到这个人的信念当中,从而改变这个人的生活理念、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可以说,能改变这个人的一生。
在基督教中,祈祷是向上帝祈求合乎他旨意的事,并奉基督的名,在他的面前承认我们的罪,感谢他的怜悯。而用世俗的通俗的话来说,祈祷其实就是我们与自己心灵的一种交流方式。祈祷的内容,可以因人和事的不同而变化,可以是赞美或感恩、也可以是倾诉或忏悔等等。在祈祷的形式上,不受时间、环境和次数的限制,吃饭前后时的祈祷、出门时的祈祷、学习工作时的祈祷,任何时间你都可以祈祷;至于祈祷的次数的衡量,不是“我需要多少次?”次数的多寡,是用爱的浓厚来衡量的。
祈祷词可以是念诵固定的祷词如主祷文,也可以念诵生发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愫。人都是向往美好的,而那一段段的祈祷词,可以说就是被具象化了的美。不论是那些经典的成文祷词,还是一个普通人饱含真情的内心独白——
Love suffers long and is kind; love does not envy; love does not
parade itself, is not puffed up;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Does not behave rudely, does not seek its own, is not provoked,
thinks no evil;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Does not rejoice in iniquity,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Bears all things, believe all things, hopes all things, endures all
things.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Love never fails.
爱是永不止息。
这是出自《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3章的经典片断,然而,也有这样一篇女儿为母亲写的祈祷词:
“今天的我已经青春不在,我曾听身边有些朋友说过,他们从没有淋漓尽致得表达过对母亲的感激,待到想要表达的时候已经迟了。很幸运,我的母亲还健在……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只求母亲能安享晚年,并且在孩子的眼里我能如母亲在我眼里一样的好。”
这是一段多么朴实无华的祈祷词啊,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朴素的美和无限的深情,它和那些传统经典一样,都有同样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2.「主啊,教我们祷告!」——选自德国神学家潘霍华鲜为人知的著作《圣经中的祈祷书》
(《聖經中的祈禱書》只得巴掌那麼大,是一本薄薄的小書。內容圍繞如何用《詩篇》來祈禱。)
耶稣的门徒如此说。当他们这样请求,他们承认了自己无法自行祷告,必须学习祈祷。说「学习祈祷」,听起来很古怪。如果内心没有祈祷的悸动,它自然不能「学习」如何祷告。但是,认为内心想祷告就可以祷告,却是个在基督徒中相当普遍的错误。这个错误的危险,在于它混淆了欲求、希望、叹息、悲鸣、欣喜--这种种内心可自行表达的东西--和祷告。我们亦混淆了尘世与天国,以及人和神。祈祷并不是简单地剖白内心,而是寻找接触上帝的途径,和祂谈话。这与心情的空虚或澎湃无关。无人可以靠着自己祷告,为此他需要耶稣基督。
耶稣的门徒想祈祷,但不知怎样做。想与神谈话但不得其法,在神面前说不出话,向神发出的呼求不能传递,心和口都只会讲一些神不想聆听的荒诞说话,这些都是痛苦的事情。我们要找出能够帮助我们,对祈祷有所认识的人。如果我们当中懂得祈祷的人愿意带着其它人祷告,如果我们能和他一起祈祷,那我们便得到帮助!富经验的基督徒无疑可以这样借力予我们,但他们也是靠着另一人的帮忙才能这样做。
如果他们是真正懂得祈祷的老师,他们必会指引我们到此人之处,这个人就是耶稣基督。如果耶稣带着我们祷告,如果我们获得优待和祂一起祷告,如果祂让我们在寻找上帝的途上伴着祂,教我们如何祷告,我们便能免除无法祈祷的痛苦。这正正是耶稣基督想做的事。祂想和我们一起祈祷,想有我们和祂一起祈祷,这样我们便有信心,庆幸神会倾听。当我们全心投入基督的祷告,便能正确地祷告。只有在基督里我们才有能力祈祷,只有和祂一起我们才获得倾听。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祷告。幼儿学语,是因为父亲和他说话。他学的是他父亲的语言。我们学习向神说话,是因为神过去和现在都在向我们说话。靠着天父的话语,祂的孩子学会和祂讲话。重复神的说话,我们便开始了向祂祷告。我们应当和神说话,而祂亦想听我们说话,不过不是我们内心那些虚伪混乱之言,而是神透过耶稣基督,向我们说的清晰纯洁之语。
上帝透过耶稣基督所说的话,从圣经临到我们。如果想有信心和快乐地祷告,圣经中的语句必须是我们祷告的基础,因为我们知道耶稣基督--神的话语--教我们如何祷告。自神而来的话成为我们寻找祂的台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