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分析——读美元大崩溃(1)
(2008-11-18 09:57:07)
标签: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感悟
生活
学习
财经
|
分类:
世界-信仰
|
《美国金融危机分析——读美元大崩溃(1)》
2008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和世界都是这样,好事坏事接踵而至,如今给世界最大震动的无疑是从美国开始蔓延到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了。
我目前的自己的工作也算是和金融行业相关的大海中的小水滴吧,以前似乎和自己关系不大的现象,现在随着自己的成长和成熟也变得和息息相关了,所以以后利用闲暇时间读读《美元大崩溃》,能更好的了解一下美国经济发展的各个现象和前因后果,增长金融知识,能更明白世界的真面貌,把所读所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看似很强大的美国竟然突然成为金融危机的始发站,对于很多普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其实美国能有今天在很多年前就种下了前因的,早有人对当今的金融危机进行了预言了。那就是《美元大崩溃》的作者彼得•D•希夫。
“美元崩溃,亚洲国家将首当其冲,初期所受的影响是最大的。但从长远看,亚洲市场将是美元崩溃的最大受益者。届时,人民币就有可能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而且中国也具备这种经济实力。”作者对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得前景还是很看好的。
作者是完全反对“贸易赤字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标志”这一观点,认为所谓“美国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和驱动力”是完全自私自利的无稽之谈。
他反对劳伦斯·库德罗(CNBC电视台日播栏目《库德罗与公司》的主持人)的话:“我喜欢贸易赤字。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创造了资本账户盈余。”
国际收支是指记录国家之间交易的一个簿记系统,这其中就包含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贸易项目是经常项目的一部分,指的是进出口的净额,而资本项目则是
投资流的净额。由于我们为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向国外所支出的美元,反过来又投到了美国的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中。因此,贸易项目可以看作是资本项目的另一面。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就比如说美国,它作为净出口国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一方面贸易项目出现赤字,而另一方面资本项目则出现盈余。
但我们这里所说的“盈余”只是一个簿记项目,它只是表明了有更多的现金流入美国而已。这些现金之所以流入美国,是因为外国中央银行购买了美国的资产,比如说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但是,出售债券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相反地,这让我们背上了更重的债务。当然,我们最初是拿到了出售这些债券的现金,但这些钱我们最终是要偿还的,而且还要附加利息。
因此,单从“盈余”一词来看,虽然它是一个正值,但资本盈余所表示的却是一个截然相反的概念。盈余本身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也可以说是一件坏事,就拿水来说,在干旱季节,水库中的水“盈余”自然是好事,但在下雨天,地下室中的水“盈余”显然就是坏事了。
贸易赤字就是贸易中一国进口大于出口,在财务上是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所以美国目前是一个纯消费的国家,他大量的进口外国的东西进行消费,自己却不生产,他已经由一个债权国变成了一个债务国,表面上在资本账户上是盈余的,但是实质上他已经无力偿还这些消费所欠下的债务了。
打个比喻说,有一个家庭——我们姑且称之为史密斯一家——他们一家人都失去了工作。为维持先前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始借钱度日。这样,史密斯一家就会
一步步地陷入债务泥潭。显然,这种生活状态还会一直持续下去。除非他们找到了足以偿还其债务,并可维持他们先前生活方式的工作。否则,他们便将一直挣扎在
这种痛苦之中。
而与之相对应地,另一个家庭——我们姑且称之为老陈一家——他们一家人非常勤劳,也非常节约,平时不舍得花一分钱,以便有更多的积蓄。在这个积累阶段,从表面上来看,他们的生活显然远不及其挥金如土的邻居,也就是平时以借贷和抵押为生的史密斯一家。在普通的观察者眼中——他们往往仅基于两家人的消费模式来看问题——史密斯一家显然更为富裕。然而,透过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老陈一家通过目前的勤俭最终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史密斯一家这种短视的挥霍则是以牺牲其未来生活方式为代价的。
说到消费,你要么选择生产,要么选择借贷。如果选择后者,那么不论在数额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是有限度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作为一个人,如果你幸运的话,那么你可能会找到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或者中得头彩,但一个国家却不会,因为补充亏空的积
蓄和重建制造基地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因为当前的美国既没有储蓄,也不参与生产,而是在不停地消费和借贷,我们已经日趋依赖于外国的供应商和借贷机构。也就是说,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货币危机。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那么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将会急剧下降。
其实从个人财务状况的角度是很好理解美国国家目前的处境的,因为亚洲国家还从事生产,而美国只是借贷消费,所以作者才对将来远离美元的亚洲国家做乐观的预言,而对美国的现状堪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