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个人都珍藏着一些特殊的美食记忆,很可能和珍馐美馔完全沾不上边,但因为与特定场景特定人物相关,每当那仅属于个人的回忆碎片泛起,那些永生难忘的舌尖印迹,总会为记忆增添几分动人的滋味。即使当时岁月匮乏艰苦,经过时光的酿造,也变得很有几分温馨甚至珍贵了。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浓密爱意滋养下度过的,在物资匮乏、节俭度日的条件下,每日准备尽可能营养美味的早餐便是爱意的一大表现。记忆中最美味的,是一样平淡无奇的食物——奶粉打鸡蛋。奶粉在锅里煮开,打入一个蛋花,放白糖。热腾腾、又甜又香,让我百吃不厌。如今回想起来,在那个年代父母就很注意孩子乳制品的摄入,实在感恩。
饸饹面是我们庆阳标志性的传统食物,更是与外婆紧密联系的美食,因为几乎每次去乡下外婆家,她都会使出经一辈子实践而炉火纯青的看家厨艺,为我们做出最正宗最地道的饸饹面。饸饹面配臊子汤那透着黄土塬憨厚气的纯正滋味,是一定要在农家大灶大锅里才烹得出的。臊子汤的灵魂,在于用猪油炒香的辣椒面,使得汤色红艳艳的,香极诱人。开饭的时候,一碗一碗的面和一碗一碗的汤源源不断送上桌,缺什么就添什么,吃的是饸饹面,更是家人互相张罗的殷勤与热络。如今,再也吃不到那样一碗饸饹面!
我敢说绝大部分西北人都青睐一道菜:醋溜土豆丝。它是那么朴实无华、不堪大雅,却又清脆爽口、滋味无穷。妈妈做的醋溜土豆丝,是我离家后每次回去必吃的一道菜。土豆丝要好吃,首先必须切的又细又匀,用擦子擦丝是绝对不行的。每次离家回京之前,吃下一大盘醋溜土豆丝,仿佛能让我揣了家的温暖,增添了面对未知的力量。
上大学那些年,庆阳到西安之间没有高速公路,长途大巴车要在山路上盘旋8个小时。那时我还有晕车的毛病,每次放假回家,这段车程总是一场噩梦。这场渡劫中唯一的精神支撑,就是车行一半大约到彬县境内,路边小餐馆里的那一盘炒面。炒面类似拉条子,但被揪成寸余长的小段,煮熟后再炒。有蛋炒也又肉炒,加入一点豆芽之类的蔬菜。为了省上一两块钱,每次我总是要一份鸡蛋炒面。不知为什么,那炒面奇香无比,一盘下肚,无比满足,稍事休息,重振精神再上车赶路。自己也在家照样子做过,在其他餐馆里也吃过,但长途公路旁的鸡蛋炒面,比任何地方的都好吃得多。同样的,如今再也吃不到那样一盘炒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