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暴力沟通》撷要

(2023-12-10 19:33:33)
分类: 生活记事本
      听说《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也有不少人推荐,但我一直没有把它列入我的读书单,因为我以为这仅仅是一本讲解语言技巧的工具书。
      直到上个月,当我了解到它的内容远远不仅是书名看上去的那样时,当我得知它触及人性的底层东西,并使许许多多人受益时,我终于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几乎就是一本小册子,没有一点艰涩的理论或枯燥的说教,充满了多年实践积淀而来的真实感受,和许多真实的对话案例。读起来很容易,内容并不复杂,但道理很深刻,许多内容值得细细体悟。
      我把书中主要的观点和对我有所触动的内容记录下来。
      非暴力沟通有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理解在这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需要”,无论他人还是自己,一切感受或表现,都是由需要导致的。暴力的或负面的感受与表现,如果探求其根源,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察觉,而仅仅注意到了一些暴力语言或负面情绪。当我们将关注放到他人的真实需要上时,不愉快的情绪会自动消失。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往往反映了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当我们对他人产生负面看法或不由自主想要评判时,当我们愤怒时,也许问题不完全在他人,而在于彼此价值观的差异,或仅仅由于他人的行为与我们自身需要没有合拍而已。
      当听到指责或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作者的建议是仔细体会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时,自责并没有多大好处,而是应当在内心与他人产生联系,关注对方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为了了解他人的需要,我们应当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身心地聆听和体会对方。遭遇他人痛苦时,无论提建议、表达同情、纠正还是挖空心思的安慰,往往不但徒劳,还有可能加深他人的痛苦。而这些都是我们下意识经常做的。正确的做法是一心一意的倾听。
      倾听有着神奇的力量。“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而受伤。但当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无法答应。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作者提倡要爱自己,关注自身的需要,当我们自责时,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要没有被满足,或者是出于想要满足自己的什么需要但是没有做好,这样就会减轻自责或羞愧。
       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做一些事或不做一些事,可以想想是出于自己的什么需要。理解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能够帮助我们选择那些真正符合我们内心愿望的事。
      最后,在向他人表达感激时,出发点在于他人的行为使自己获得了哪些好处、满足了自己的哪些需要,而不是想要评判对方、让对方感到高兴或者控制对方;而听到对方的感激或赞扬时,不要假谦虚,用真诚的心去接受也是很美的一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00公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