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学4年了,作为母亲的家庭教育责任我一日不敢忘。经过观察、实践、感受,我想可以试着对我的教育理念初步加以总结。当然目前还很粗浅,也有迷茫与疑惑,而且教育的路还很长,肯定还会不断完善、成熟。
不说空话,也不讲战术细节,原则性概括几点。
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最珍贵的东西,一定要好好呵护。如果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我觉得没有什么学不懂的知识。我最担心的是通过不恰当的方式破坏了孩子与生俱来的这些天性,因此特别注意不要使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引起心理抵触。希望这样能够保持学习“后劲”,千万别到中途跑的时候气力枯竭了。可能更加宝贵更加稀缺的是创造力,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培养、怎么保护。
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而自信心是在一次次成功、进步和得到外界肯定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数学学习和数独训练中都明显印证了这个道理。自信心强大了,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而事实上学习过程中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困难。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夸奖,及时夸,反复夸,热情洋溢夸。
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从言语到行为再到思考问题的方式,从习惯到个性再到三观的养成,孩子受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太大了。上梁正了下梁自然不会歪。而说到底,最根本的是建立充分信任的亲子关系,树立具有威信的家长形象,全方位地充分了解孩子,这是施加影响和进行引导的基础。
尊重和顺从孩子的天性。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当受精卵形成时,可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给他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按着自身轨迹生长。欣然接受他的优点,也同样接受他的欠缺。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强求和过多干预可能反而是不利的。有些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可能是阶段性的,是成长过程中的插曲。
因势利导最可贵。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与短处,对短处勿强求,对长处则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加把力气使其发扬光大。人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对孩子来说这更是有利于增强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尊重孩子的意愿,尽量平等对待他。小到每个周末的计划、每餐饭食的安排,大到课外班的选择、学习计划的制定,我都会征求孩子意见,和他充分协商。我希望这样能使他有主见,学着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但目前还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