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2025-10-01 18:38:52)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父亲的随笔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李晓东

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父亲故去已经周年了。但是,几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儿,总是让我常常想起,就像发生在昨天。

 父亲去世后,我按照父亲的遗嘱把他编著的《怎样育儿成才》一套三本专著分别寄给他的老朋友。其中,有一位在广州医学院工作名叫许茗苓的阿姨,她是父亲60年前的学生。许茗苓阿姨如今也已经耄耋之年,她在电话的另一端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当年的往事。

你爸爸是我60年前的班主任老师,他可是个好人啊!那时,你爸爸是大学生,我们不过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是班里还有四五个没妈的孩子,我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的我,经常吃不上饱饭,衣衫褴褛,没有钱买书本和笔。你爸爸对我们这些穷苦孩子总是特别关照,他自己编课本,自己刻钢板用油印机印好,还给课本印了封面,再自己装订后发给我们。她对父亲的评价特别好。
下图:是我父亲李中耀学生 许茗苓阿姨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我和几个没妈的孩子衣衫不整,学习也不好,因此总是自卑。你爸爸不嫌弃我们,帮我缝补衣服、给我买鞋,留好吃的给我……对我特别好,让我至今念念不忘!许茗苓阿姨动情地说。

 后来,我在父亲的回忆录《一个右派的手记》中看到这段记载。那是1945年暑假后,在吉林师大读书的父亲被日本人勤劳奉仕(抓苦工),分配到距佳木斯六十华里的桦川县太平镇修公路。不久.一五日本垮台后,当地的铁路、公路不通,父亲只好在当地一所小学当代课老师。许茗苓阿姨讲的就是发生在这段日子里的故事。

那后来呢?后来您怎么到了广州呢?我问许茗苓阿姨。

你爸爸走后不久,我就参加了东北四野。再后来,我跟随东北四野从佳木斯一直打到广州,我就留在了广州医学院工作。我听得出阿姨是想说:没有父亲的关爱和帮助,她早就辍学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参军、革命工作和现在的离休……”许茗苓阿姨的语气中饱含了对父亲当年的感激。

 让我更加感动的是,一周后我突然接到许茗苓阿姨汇来的3000元钱。我打电话给许茗苓阿姨:您的心意收到了,我也替父亲留下了,但是,3000元钱得给您寄回去。我知道您自己的肾移植手术还没有做,那可是需要一大笔钱的啊!……”

许茗苓阿姨着急地告诉我,这是她对我父亲的一点心意,你千万要收下。她不无遗憾地说:一直没有机会回报老师当年对我的恩情,现在寄去一点心意是想在老师祭日的时候,请你替我买些纸钱,送去我对老师的祭奠之情……”

听到许茗苓阿姨的肺腑之言,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若是父亲的在天之灵得知自己60年前的学生对他如此高的评价、如此的怀念之情她、如此的感恩他,父亲一定会心满意足了……
许茗苓的阿姨

值此父亲周年之际,也是父亲节即将到来的日子,我要把许茗苓阿姨发自肺腑回报父亲60多年前师生之情的心意如实地转告父亲,这也是我写下这篇短文的初衷。
下图:是父亲学生 许茗苓阿姨撰写的1945年父亲给她当班主任故事的草稿我们从一沓一沓厚厚的草纸作中,可以看得出来许明玲阿姨当时写这份回忆录用了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写了很多的稿纸。他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可见他对我父亲当年帮助她的感动。后来我把这些草稿归纳总结成一篇很长的回忆文章,许明阿姨的这份回忆录,如今保存在父亲留下的资料当中,父亲在天之灵知道这件事,他一定会非常的感动的,为父亲有这么一位尊敬老师的学生而骄傲自豪。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下图:前排中间拄拐杖者为著名作家肖军,前排右二消瘦的老者便是我的父亲李中耀先生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下图:父亲李中耀先生正在写作:
      晚年视力不佳的父亲读书看包时,不仅需要带老花镜,还要再加上放大镜。有一次,父亲到辽宁省图书馆阅览书报,被一位记者抓拍下来一幅“父亲眼戴花镜手中又拿放大镜读报的镜头”此照片发表在《辽宁老年报》上。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下图:我的父亲李中耀先生 的档案资料: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父亲李中耀调任辽宁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之后,对幼儿早期教育的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且他到武汉大学从事早期教育研究,还在武汉和沈阳办了两所“早期教育函授学校,他担任主要负责人之一。父亲对早期教育的研究著述颇丰,在全国早期教育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经过近30年的积累,他编著出版了怎样育儿成才?三部著作(80万字)。
     下图:怎样育儿成才?三部著作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60年前的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