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5-09-12 21:59:28)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世界上伟大的政治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太多了,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谁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这样杰出的人物呢?
可大多数人认为:伟人是天生的,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所以根本不敢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伟人,甚至认为这是非分之想。
正确的看法应当是:任何一位伟人,幼小时候都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们与其他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差别。关键在于家长对孩子的积极培育,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能勤奋刻苦进取。
没有一位伟人说自己是天生的,也没有一位伟人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比如“音乐神童”莫扎特说:“谁能和我一样用功,谁就能和我一样成功!”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
有人说,孔子是“先知先觉”的圣人,可孔子却说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鲁迅先生对这个问题说的更明白:“即使是天才,他落地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是一首好诗。”至于对自己的才能,他自我评价说:“我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很明白了,既然没有天生的天才,那么,天才一定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即使普通的孩子,经过科学的教育和培养,也应该能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天才)。那么,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就应当改变错误认识,积极去探索孩子成才的奥秘,也就是说要掌握育儿成才的规律,尽最大努力地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那么,那些天才的政治家、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到底是怎样培养成的呢?让我们先看几个实例:
一、曹操及次子曹丕、三子曹植(父子三人以文著称,史称“三曹”):曹操和他的孩子们都受过早期教育。曹丕少年时博览群书,著有《论典·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曹植尤其博文强记,10岁时就能背诵诗赋数十万言、工诗善文、出口成章……钟嵘赞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其著录有30卷(多已散失),宋人集有《曹子建集》,只是他受曹丕胁迫(有《煮豆》七步诗),忧郁而早亡,他的文学成就很高。
二、杜审言: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父亲有很好的学识,曾任河南巩县县令。杜审言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少年时勤奋好学,24岁中进士,后仼洛阳丞相。唐中宗时为国子监(朝廷办的学府)主薄、修文馆直学士。他少有文采,诗文俱佳,曾有文集10卷(已散失)。明朝时有人集为《杜审言录》。
三、杜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生于河南巩县,是杜审言的孙子。他出身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7岁时已会作诗,曾游于吴越等地。24岁时赴洛阳会考进士落第,在洛阳结识李白,同游梁宋。35岁赴长安,生活贫困,几经离乱后曾任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以后弃官去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建起杜甫草堂。他一生大多贫困,后病死于湘水中的一条小船上。
杜甫学习勤奋,创作态度严谨,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等名言,他的诗作充分反映人民的疾苦。韩愈赞他:“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高。”至今他存诗1400余首,文20篇。他的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唐诗中的精品。
四、马怀素:唐朝大臣,江苏丹徒县人,自幼家贫,师从李善,勤奋好学,博通经史,后中进士。曾仼郡县尉,后任左台监察御史。他刚直不阿,执法严明,曾上表弹劾贪赃枉法的宰相李迥秀,终于把他拉下马。后提升户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土,任秘书监,编书多部。他诗文俱佳,《全唐诗》《全唐文》中都有他的作品。
五、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外祖父及他们兄弟四人都受到过良好的家教。老大忙于家务,未得发迹;弟弟白行简是唐代著名传奇作家;小弟金刚奴更聪慧,可惜因病早夭。
白居易很早就学字、学书,而且十分刻苦,5岁时已会作诗,15岁赴长安,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名句受到当时文坛名人顾况的叹服。29岁中进士、36岁为翰林院大学士。他的诗妇孺皆知,广泛流传诗近3000首,被译到很多国家,在日本尤其受欢迎。
从这些人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共性:
一、他们多出生于书香门第
二、他们多受过早期教育
三、本人多勤奋刻苦
这就是伟人成才的奥秘。我们了解了伟人是教育的结果,那么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家庭的荣耀、为了国家的昌盛,父母们就从这三点出发,积极努力地去培养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