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的感受

分类: 世象杂谈 |




“边缘人”的感受
李晓东
我在这里所说的“边缘人”,通俗地说是指脱离了腐败之风盛行的潮流,与多数人的思维和做法不一样,与之相悖甚至格格不入……
我工作在辽北一座小县城的一个小机关。1998年,我被组织重任为局长。在一般人看来,当官即意味着有权,有权就可以捞钱,至少可以用公款吃喝玩乐.......然而,在我到任的第一天,我就向局机关全体同志宣布:“原有的局长专车取消,改为机关工作用车,只要工作需要,谁都可以坐......”
我本人上下班骑自行车,下乡调研坐公汽。一次,我去35公里外的铁岭市里开会。为了节省费用,我坐公汽下车后又步行了半小时才到开会地点。对此,很多人不理解我。因为参加会议的其他县区的局长都坐专车,作为“一把手”局长,即使不坐专车也理应“打的”呀,否则会让与会的同僚觉得我“掉价”。
还有一次,“八一”那天我带队市美术家协会的书画家与民政局的领导去空军部队慰问。民政局的领导带领书画家先走了一步,待处理完急需办理的几项工作后,我骑自行车急匆匆急地赶了过去。不曾想,在空军部队的大门口我被站岗的哨兵拦住了。我急忙走上前去向他耐心说明:我是这次军地双拥活动的牵头人,刚才进到院里的那帮人就是我组织的开原市书画家协会的书画家。我们来部队就是与部队的首长和战士欢度“八一建军节”。同时,书画家还会现场为首长和战士绘画写书法以示慰问。尽管我表述得详细具体,但是,哨兵说什么也不肯放行。
我猜测,哨兵可能是看别人坐着小轿车,再看我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站岗的哨兵无论如何不相信我的身份。于是,我不得不大声呼叫走在前面的民政局领导.......事后他笑我:“像你这样身为局长却骑着破旧自行车的作风,早已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
平时,我下乡搞调研总是乘坐公汽,也招来个别同志非议:“就显你廉政?”,其实潜台词是“就你没能耐!”对此,我只是一笑了之。
不谋私利,是我任局长后为自己订的一条纪律。记得1998年开原市曾经评出“十佳廉政公仆”。就是在全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中评选出10名清明廉政的领导干部。我曾经在文化局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表态:开原有“十佳廉政公仆”。我虽然不是,但我要求自己要比“十佳廉政公仆”更为廉洁!我大言不惭的表白自己,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如何清正廉洁。而是想让大家知道,我这个局长绝对大公无私,绝不贪污受贿,绝不占公家的一点便宜。而且还要做到请吃不到,送礼不要。
那些年,用公款吃喝招待已成司空见惯的现象。甭管公事私事,甭管老领导、新同志,还是老同学、新朋友,只要一见面,免不了要公款搓上一顿。而我,却又反其潮流,既不请吃,也不吃请,更不参与高消费。即使送我到任局长的那天,也未留送我的几位同志吃顿饭。各部门来局里检查工作,也同样如此。没吃着的人说我“太抠”,旁观者说我“死性儿”,更多人说我“不会用公家的钱交人情,太傻!”
当年,我的住房是十几年前的旧楼,基层单位领导看我住的顶楼经常上不去水还漏雨,表示要帮我修修,被我谢绝了。周围的邻居见我年年自己熬沥青烫房顶,都笑话我:“如今还住在这种漏雨的房子,在全市的局长里怕就你一个了人......”
为了控制机关人员臃肿,也为了文化系统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我早就在机关全体干部会议上强调,文化局机关及下属的各单位编制一律冻结,不再进任何一个人。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结果我又得罪了许多想把子女安排到文化系统的老同志。
俗话说,当领导的要以身作则,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也要自己先做出榜样。比如大家关注的孩子就业问题,我早早就在局机关会议上当众宣布:“我绝不利用职权,安排儿子来咱局工作。我的两个妹妹及妹夫下岗了四人,一心指望我把他们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我告诉他们:“不要指望我,你们自己想辙......”
在我任局长近三年的时间里,文化局局机关也不是铁板一块,竟然调入进编了三个人。其实,进编的这三个人都是市领导钦点的,其中没有一个人是我的亲朋好友,当然也包括我儿子也没有机会进编。
我的工作作风也与其他的局长完全不同。与我同期的一位局长曾经坦诚直言他当局长的原则:“不找事儿,不想事儿,不琢磨事儿……”言外之意就是:不想取得工作成绩,不愿意出头露面,不想当先进。也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犯毛病,就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即可。他把这种“坐吃等死”混日子的做法,当作为官的座右铭(我认为,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做法是典型的不干事儿)。
我却与之完全相反,我主张:“为官一任造福四方”。我在1998至2000年任文化局长期间,主抓了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复评工作,我提出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百村千户书库工程”和“村文化活动竞赛”两项活动,使全市的群众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因此,开原市的文化工作受到省文化厅的表彰。
期间,无论是工作部署还是开会讲话都需要文字材料。我不像其他的局长那样要求局机关的同志起草,或者找过去的材料充数。文化局所有的文字材料都是我亲自写。包括三年来的工作计划、总结以及向上级领导的汇报材料,都是由我亲自动笔。一方面由于我亲身参与了各项工作,对每一项工作都了如指掌,所以我写材料会写得具体而详实。特别是我任职的这三年,我向人大常委会提供的述职报告,每次都是我自己亲自写的,因此,我的述职报告被人大常委会作为范文全市通报并得到市人大领导的首肯。
在任职局长的三年里,我一天都没休息过。即使是大年三十,我也是白天在单位值班,晚上在单位值宿;公出去省城开会,本可以借机到沈阳的家理看望耄耋之年的父母,但为了不影响工作,我还是效仿治水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我平均每天在单位工作12个小时,妻子说我把自己给卖给了单位。
由于起早贪黑的忙工作,当局长后的一年里,我的体重便掉了10斤。本来就瘦弱的我,又带头去义务献血。连医生都不解的问我:“瞧你这么瘦,脸色又不好,怎么不换个体格好的年轻人来?”
对我的工作作风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我活的太累,说我是五十年代的工作作风。也有人说我跟不上形势,再找不着像我这样的局长。父母和妻子都心疼我:“当三年局长,头发白了、人瘦了、也老了不少........你究竟图个啥?”
特别是由于工作认真,我上下得罪了不少人。好多身边的朋友劝我“灵活点”,要“随潮流”。可我以为,自己受党多年教育,这党性观念、党性的原则绝不能丢!
如今,党中央下决心严厉惩治腐败,机关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希望那些如我一样的“边缘人”越来越多,希望“边缘人”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