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客人的开原之旅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旅游游记 |
老家客人的开原之旅

老家的客人是我本家的一位弟弟和他的媳妇。弟弟叫李永辉在天津市宝坻区工商银行工作,弟妹叫李娜,在宝坻区中学当语文老师。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未曾谋面过。我与李娜的相识是在几年前,弟妹写了一篇关于我家先祖翰林院大学士李璠考证史料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才了解弟妹是我本家弟弟李永辉的爱人(后来弟弟告诉我,70年代初我第1次回老家时,那时他还是刚入学的小一年儿,当时他见过我)。
地方史志的爱好者李娜
我与永辉同是李璠先祖的后人,“本是同根生”的我们都有进一步深入了解先祖生平业绩的想法。此后,我与李娜便加了微信,并将有关史料互相之间做了一些沟通和交流。
这次,之所以他们夫妇专程从天津来我家,也是因为李娜想来我这里收集一些关于我祖父和父亲的手稿。因为我们都是翰林的后裔,我祖父和父亲也已经故去多年。作为翰林的后人,老一辈留下了一些文字,如今已经成为稀少的历史资料,似乎也有一点保存的价值。
再者,作为地方史志的爱好者,李娜除了广泛的收集有关资料之外,还想写一部有关先祖及其后人的书,这也是她想收集这方面原始手稿的初衷吧?对收集手稿一事,她表现得高度的重视。听我说我这里有一些我祖父和父亲的手稿,她便和弟弟不辞辛苦地专程从老家赶往我这里。
夫妇专程来我家取书稿
之所以“五一”期间他们夫妇二人来我家取书稿,也是因为“五一”前我曾给弟妹发了一条短信,告诉她前一段时间我在清理祖父和父亲留下的文字资料时,看到了祖父和父亲的许多手稿。我知道李娜喜欢研究地方史志,特别对先祖李璠极其后人的有关史料更是情有独钟,所以我第一时间把这一信息告诉了李娜。
我知道李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考证了先祖李璠的生平。她还想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的考证并且尽量多的收集原始的史料。爷爷和父亲的手稿,正好是她所寻找的宝贵史料。
当她听说这一消息后,立即告诉我她想一睹为快。为了获得这些在她来看非常有价值的史料,她便迫不及待的决定,五一假期他们夫妇亲自来我家取这些资料,当然也包含专程来看望我。
由于“五一”旅游黄金季,他们没有买到高铁车票,只好自己开车过来。计划中途在锦州住宿一个晚上,然后5月2号他们会到达开原。根据他们这个行程,我安排他们5月2日下午到开原松山乡游览“象牙山”。结果,计划没有变化快。4月30日晚上,弟妹来电话告诉我,刚刚又购到了高铁车票,再次改为乘坐高铁来辽宁。还取消了原来中途锦州下车的计划,改为5月1日由宝坻直达沈阳,当天晚上再转乘普通列车到开原。
本来我邀请他们夫妇来我家居住,我家130平米的房间可以给他夫妇安排一个房间。但出于客气,他们夫妇在宝坻没来之前,就已经在网上预定了开原的住宿。考虑他俩已经预定而且无法再退订,我只好“主随客便”悉听他们自己的安排。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竟然从老家给我带来了“四彩礼”。那是4个金翅金鳞的精致包装盒,其中一盒是天津高档的“芦台春”酱香名酒。从其精致的包装和详细的说明书上,就可以看出此酒一定是高档的而且价格不菲;两盒是老家特产的有机芝麻酱和香油。弟弟和弟妹告诉我,这两盒芝麻酱和香油是邻居农户自家种的,是没有施用化肥和农药的、生态的有机产品;还有一盒是天津产的高档糕点。昨天晚饭后,我打开这盒精致的糕点,从“天津特产龙须酥”盒里拿出一小盒点心品尝。这小盒糕点的形象和它的名字“龙须酥”完全一样,点心的外形有些似女人的发髻,一小团一小团地放在食品盒里。我仔细观察,那“龙须”甚至比头发丝还细,用这种“龙须”制作成的酥糕,甜甜的、蜜蜜的,到嘴里就融化了。而那满嘴的香甜,则环绕在口腔里久久不散。可以说,这是我吃过的点心当中最好吃的一种。
他们夫妇的做法令我非常的暖心,虽然以前我们未曾谋面,但是小小的见面礼让我特别的感动,说明这年轻的两口子特别的懂得人情礼节。
我陪同他们夫妇二人到酒店办理好住入手续已经21:00时多了,我又邀请他们夫妇来到我家小坐一会。首先,我给他们看了父亲手写的文稿并详细介绍了有关情况。聊完事情后,已经22:00时了。我向他们告知了明天去旅游的行程。让他们明天早8:00时,在酒店楼下等我接他们去“象牙山”。

游览“象牙山风景区”
开原是笑星赵本山的家乡,大约二十年前,赵本山在这里建了一个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拍摄基地。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便成了辽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经过近二十年的包装打造,如今这里已成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比较知名的景区。“五·一”之前,开原市委,市政府刚这里举办了隆重的梨花节开幕式。不仅有各级领导的光临,来自各地的旅游大巴及私家小轿车也挤满了停车场,我老伴儿来参加了梨花节的开幕式。她告诉我,整个景区人满为患,人头攒动,接踵摩肩。前来观光的机动车辆,从景区一直堵到松山乡政府的最西头。



人工景观缺少自然风景
5月2日早8:30时,我和老伴求我同学的车,带弟弟和弟妹来到这里,受到当年我的老同事的热情接待。松山乡政府的原文化站站长刘品先从早晨一直在这里等我们。当我们走进象牙山风景区的大门,映入游客眼帘的都是近几年建的新房子、新院落、新路面。我觉得,所有这些都是景区的“道具”,仅仅是供游人走进去观光、拍照的。在那些新房子里面,其实没有住户,没有生活气息,倒是显得有些冷冰冰的感觉。
在象牙山风景区,似乎没有看到什么美丽的山村风光,也没有看到山村农户的田园景色。满眼看见的都是《乡村爱情》电视剧里的画面:比如门前挂有“象牙山村民委员会”、“象牙山村党支部”、“大脚超市”、“谢广坤办公室”、“小蒙豆腐加工厂”牌子的房子,都是给游客准备的“拍照道具”。还有许多专为游客打造的民宿,比如“刘能家”、“刘一水家”、“宋晓峰民宿”……的确为游客提供了吃住的方便。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前面山坡上有一片梨树林。树干像无数少女的身躯,情窦初开的树冠布满了洁白的梨花,向雪花一样把整个山坳涂满了洁白的色彩,让这里显得似梨花王国,似白色的花海,又似无数洁白色的小天鹅围拢成一簇簇舞蹈圈在轻歌曼舞….. 于是这里吸引来了许多观光的游客。
我倒觉得这里才是梨花节的神来之笔,也是我们今天拍照最美的地方。我为喜欢拍照的老伴在这里留下了无数张的靓影,她甚至还爬到梨树的高处拍照,让自己和梨树融化在一起。不过已经古稀之年的老伴儿,不能再俏皮称她为“梨花少女”,只能憨憨地称她为梨花奶奶了。
一个上午,老站长刘品先引导我们游遍了整个景区,拍摄了几百张照片,让我们都觉得非常的开心。






让客人品尝东北特色的农家菜
中午时分,刘品先站长自费做东宴请我们。他特意为我们点了当地的特色菜肴:一道菜是“松蘑炒肉”。松蘑是当地山区松树下生长的蘑菇,这种松蘑因产量不多已经成为稀缺物。据说,本地市场约180元/斤。另一道菜是油炸“花鲤棒小鱼”。这是当地水沟里野生的一种小鱼,仅仅一二寸长,鱼皮呈现暗黑色。经过油炸,香气四溢又香而不腻。作为天津人的弟弟弟妹,我想无论如何也没吃过这种北方野生的小鱼;还有一道菜“锅包肉”。把猪肉切成肉片,经过两次油炸,使之有了外焦里嫩的效果。锅包肉出锅时也是香气四溢。弟妹李娜跟我表示:她最喜欢吃“锅包肉”、“松蘑炒肉”和“山野菜”这几道菜了。
刘品先站长又为我们点了两道山野菜:一道叫“刺拐棒蘸酱菜”。这种野菜是开春时节,生长在一种带刺儿的灌木上新发出的嫩芽,有野菜淡淡的清香。还有些像河北的香椿树芽,但比香椿树要好吃得多。在我们当地现在的价格是每斤35元;还有一道“肉炒红毛广”,所谓的“红毛广”,是“广东菜”的一种。其茎叶的颜色是暗红色的;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绿毛广”的野菜。顾名思义,其茎叶的颜色是暗绿色的。
刘品先站长还为我们点了主食,“驴肉馅的饺子”。俗话说:“天上的龙肉 地下的驴肉”意思是,驴肉是最好吃的一种肉。
刘站长替我招待天津的客人,其用意是多安排当地特色的菜肴,而且是野生的、绿色的、有机的,为的是让来自天津的客人品尝一下开原的风味。也许客人吃的并不合口,但是这种新颖的菜肴恐怕他们之前不一定吃过,也算是一次尝鲜吧。
弟妹回到宝坻后,她在微信里告诉我,这两天的开原之旅,竟然使她的体重增加了一斤,她不得不因此还要减肥呢。
观光“七鼎龙潭寺”
告别了刘品先老站长,我们驱车前往威远堡镇的“七鼎龙潭寺”。该寺始建于清乾隆初叶,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森林公园。这里属长白山支脉,虽无悬崖峭壁,却也丘陵起伏,群山环抱,植被茂盛,鸟语花香,自然环境幽静。
所谓的“七鼎”,是指这里有七座山峰,如环型将“龙潭寺”拱抱在“七鼎”的怀里。我们走进七鼎龙潭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山门,穿过山门后是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错落有致的寺庙。继续前行,在龙潭寺前有很大一片开阔地,在其中部,你会看到有两泓潭水,潭水清澈见底,仿佛镶嵌在山间的两块翡翠。两潭水东西并列,常年不枯。一池荷花、一潭菱角,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里好似一方盆地,周围的寺庙不仅被群山环抱,也被茂盛的植被遮掩。倘若抬头环顾,群山会遮住你的视线,只留给你绿树环绕的景观。这里的山水幽静,游客只能在密不透风的植被中,大口地呼吸天然大氧吧的清新空气。我仔细观察,发现那些寺庙群就掩映在这群山环抱的丛林之中。
西面山峰的最高处,是雄伟的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金身的佛像,只见这里的焚香炉香火缭绕,虔诚的信徒们烧香拜佛、俯首叩头、跪拜祈福。站在这里向山下俯瞰,可见寺庙的布局错落有致;南面山巅的高处是观音阁,里面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北面山顶是伽蓝殿;东面低洼之处则是龙潭寺的山门(即入口)。无论在哪一处,均有绿树掩映,不仅是遮阴避阳,而且远离喧嚣一派寂静,正是拜佛诵经的僻静之地。
寺庙里的这些建筑,分散在寺庙的各个角落,又各自形成独具一格的小院落。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庄重严肃的感觉。里面供奉的佛像,也令人肃然起敬。
关于龙潭寺的传说:光绪三年,光绪皇帝东游访龙潭山,当时是六月酷暑,他饮龙泉井水泡的茶水,直觉得香沁心脾神清豁然。高兴之余他提笔写下“威靖苍澜”,并加封此井为“圣井”。龙泉圣井得皇帝加封后,由青龙、白龙日夜守护,井水面自升三尺,大旱之年从未枯竭。
七鼎龙潭寺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氛围,使得游客在游览时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还能体验到心灵的洗礼与净化。
我看到身边的弟弟和弟妹,他们在寺庙里小心谨慎并虔诚地参拜佛像,不敢与佛像合影留念,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走马观花“咸州古城”
开原老城即古时的咸州古城。古时的咸州古城曾是历史上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是大金国、东辽国、东夏国的都城,史书称其为“六朝重地、三国故都”,是当之无愧的东北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也是我国辽、金、元、明、清各朝设置最北的府级行政机构,有“北方第一城”、“北方第一驿”之称。
近看开原老城崇寿寺古塔
开原崇寿寺是辽北地区最大的寺庙,位于辽宁省开原市老城街西南,崇寿寺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156年,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系中国最北边的青砖塔。崇寿寺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塔原高45.82米,现全高66米。
塔身八面佛龛,八佛端座。且各面佛像各不相同,由南、西南依次而顺为:昆卢尊佛、无忧德佛、阿弥陀佛、须弥相佛、云自在佛、庄严王佛、功德王佛、定幢光佛等八尊。龛上宝盖各有一组飞天浮雕,各角木檐上悬有铜铃。塔尖呈锥形,有铜质球5个串其上,塔身各层挂有数百铜镜,西面悬有铜鼓一面。
开原崇寿寺塔,相传为辽熙宗奉母亲萧太后之命所建,又传为金初国师洪理大师藏骨之塔。其实际建造年代为辽代晚期,竣工于金代初年,是一座集辽金文化于一身的代表建筑。
途径“滨水新城”
开原滨水新城,也叫“北方珍稀植物园”。这是新开发的一个景区,景区东起102国道清河桥,西至哈大铁路。沿着大清河的南岸边,宽达一公里;北起老城大清河的南岸边,南至开原市区,长达5公里。景区占地面积388万平方米。以“清河夜月”和“古韵南风”两条文化脉络为主题,分为“四区”、“十园”、“十六景”,是观赏北方珍稀植物的好去处。
我们是下午16:00时左右来到这里的。考虑尚未吃晚饭,弟弟和弟妹又想尽早去铁岭与战友相聚,所以我们不好在此滞留,仅仅是骑马观花一走而过。我相信弟弟和弟妹远没有看清楚滨水新城的庐山真面目。又考虑晚上弟弟还要赶到铁岭,所以我们只能是囫囵吞枣大概浏览了一下,便“打道”回开原了。
与弟弟弟妹告别
回到开原后,弟弟和弟妹客气的表示:“今晚的饭就不去吃了,直接去铁岭与战友相聚”。司机也表示:“家里有事儿,着急回去”。老伴儿却不依不饶地非要留大家再吃一顿晚餐不可。
于是,老伴儿硬性挽留下弟弟、弟妹和司机,安排他们品尝开原的特色“薄饼”。我则借机赶紧回到家里,争分夺秒、手忙脚乱地把弟妹需要带走书稿打包。当我把这一切做好送到饭店时,他们已经离开了饭桌。于是,我顾不得吃饭赶紧送他们去车站。
我考虑弟弟是头一次来我家做客,并且给我带来了厚礼。作为礼尚往来,我也应该给弟弟带点小礼物。考虑弟弟乘坐火车不方便拿东西,我用弟弟的礼品盒装了一小盒在林区买的木耳让弟弟弟妹回去尝尝鲜。202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