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展现萨满族文化的沈阳故宫

(2025-03-29 15:47:41)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旅游游记

展现萨满族文化的沈阳故宫

李晓东展现萨满族文化的沈阳故宫

展现萨满族文化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的前世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最初活跃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1616年,老汗王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之后,在赫图阿拉辽宁省新宾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大金。16253月初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始建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是清初两代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的皇宫。

满族人的发祥地是东北,爱新觉罗皇室先祖的宫就沈阳这座故宫北京的故宫明朝皇帝朱棣600年前所建。从1644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北京故宫亡,268年间,清先后共有10个皇帝定都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另一方面融合了汉族、满族蒙古族和藏族的建筑艺术,是清王朝三代皇帝建立起来的大小古建筑百余座,占地6平方米。虽然其规模不足北京故宫的十分之一,但在建筑风格上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是沈阳最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清朝迁都北京后,这里被称作“陪都宫殿”,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当我来到沈阳故宫的红色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红色大门上方的沈阳故宫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显得这座建筑的宏伟与庄严。在其不远处还有一块古朴的奶白色的石碑,上面“清故宫博物院”几个大字

沈阳故宫的建筑结构

进沈阳故宫大门,是翔凤阁和飞龙阁。再往前是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殿建于清太宗正聪年间,是皇太极时期朝会理政、接见外国使臣之处。清迁都北京后,皇帝东巡盛京,祭陵礼成,亦于此举行隆重庆典。崇政殿正中摆放金漆雕龙纹宝座屏风,两旁摆的是掐丝珐琅三足炉,前面还有两条金龙弯曲的缠在金柱上,可真是金碧辉煌

‌凤凰楼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是皇帝太妃便宴读书之处。凤凰楼为当时沈阳城内的最高建筑,“凤楼晓日”为盛京著名的八景之一穿过凤凰楼“后宫”

“后宫”正中间是清宁宫,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为清太宗及皇后寝室、宴客的地方,同时也是一种萨满祭祀的神殿,具有浓重的满清建筑风格紧邻的是庄妃住过的永福宫,永福宫的对面,就是庄妃的姐姐海兰珠的衍庆宫。

再往里走金碧辉煌的大政殿矗立在这里。这座建筑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的,原来皇帝用来与重臣参政议政的地方大政殿的特色是融和了汉族、满族蒙古族和藏族四种民族元素它的屋顶是八角攒尖顶,屋顶和屋檐组合在一起从外形看像一个飞檐斗拱的八角亭望去如同游牧民族的一顶超大规格的帐篷,阳光下大政殿巍峨耸立,显得庄重而神秘。这里曾是清朝初期的政治中心,也是努尔哈赤与群臣议政的地方。如今,大政殿已经成为沈阳的标志建筑,其壮丽的形象已印在了地铁票上。

我从台阶走上前去仔细看,两个红色的大柱子立在地上,两条金色的龙盘旋在上面,威风凛凛,张着大嘴,仿佛要吞掉整个天下。红色的木门上刻着金色的图案金色的琉璃瓦更显得建筑有气派!亭子间还刻着别具一格的扶手,中间还精致地刻上了花鸟鱼虫等图案

大政殿里面正中央处,有一个金碧辉煌的高台,高台上设有一个雕刻着龙凤、祥云等图案的精美龙椅,镀金龙椅在阳光的映射下闪着金光,异常耀眼旁边放着白玉兰插花玉雕,还有洛神赋牙雕插屏,可见环境的高雅

大政殿的左右两侧排列着5个王亭共计十个分别是八旗将领和左右翼王的亭子。分别左王翼亭、右王翼亭、镶旗黄亭、正旗黄亭、镶旗红亭、正旗红亭、正旗蓝亭、镶旗蓝亭、镶旗白亭和正旗白亭。这些亭子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它们不仅仅是沈阳故宫建筑群的一部分,更是清朝初期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具体体现。

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作为清初两代帝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具有明显氏族部落特征的多神教,它以祭祀仪式和神歌为主要内容的萨满文化特色。

满族举行祭祀活动时,不仅需要献牲叩拜,而且还以歌舞来向神灵祈福祛灾,娱神乐人。献牲叩拜之后,头戴神帽、身系腰铃的“萨满”,手执皮鼓或马叉,踏着鼓点开始跳神。同时,“萨满”的助手也紧紧相随,击鼓助威。他们相互呼应,或歌颂先神的丰功伟绩,或摹仿动物的体态、动作和叫声,边唱边跳,颇为壮观。至今沈阳喜欢吃满族传统的风味食品酸菜汆白肉血肠萨其玛东北各地至今仍流行扭秧歌演唱二人转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满汉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满族最初是以狩猎为主要经济手段的,那么鹰犬作为猎人须臾不可分离的伙伴则成为满族人崇尚的生物。满族人不食狗肉,不用狗皮的习俗至今还保留着。为了祭鹰以致扩大到祭一切飞禽,直至演化出乌鸦救凡察的故事来。凡察是满族的祖先布库里雍顺家族头人的男孩子。有人把凡察其人说成是老汗王努尔哈赤,但清史上记载的确是凡察。

在沈阳故宫的凤凰楼后面,清宁宫正门前至今仍竖着一根木杆。这根木杆的最下端镶在一块汉白玉的石座里,呈方形。从木杆的下部往上约一米的地方又呈圆形,顶端削成尖状。尖顶之下 60厘米左右的地方,围着杆子,装有一只像撇口碗似的锡斗。这根木杆就是“索伦杆”,也叫“索摩杆”,是满族传统祭天用的神杆。这根索伦杆是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五年,也就是1640年遵照满族传统立在宫廷里的。清朝入关占据了北京的明朝皇宫之后,在明朝正宫娘娘所住的坤宁宫门前,按着沈阳故宫的样子也立了一根索伦杆。

由于萨满文化历史悠久,所以它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信仰萨满教氏族的习俗、道德观念,而且还影响着这些民族的民间文学。就是早已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的西藏和西北地区的民族,他们所创作的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中国著名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之中,也包含有大量的萨满文化痕迹。因此说,萨满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沈阳故宫的今生

当我参观了沈阳故宫的古迹之后,我感觉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亭一阁都刻满了厚重的历史故事。正如沈从文在《边城》中所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我联想到沈阳故宫这座宫殿亦是如此,它的存在或许是偶然的,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却是必然的。

沈阳故宫不仅是建筑方面是一座瑰宝,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用无可争议的史实,不仅告诉了人们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提醒人们要用历史的经验教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努力奋斗,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漫步沈阳故宫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同时也深感作为中华民族14亿人其中的一分子,每个人自身责任的重大

离开沈阳故宫时,我心中满是感慨。这座宏伟的建筑群不仅仅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建筑群,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历史见证。我会将这次美好记忆珍藏在心中,时刻铭记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展现萨满族文化的沈阳故宫


展现萨满族文化的沈阳故宫

展现萨满族文化的沈阳故宫

展现萨满族文化的沈阳故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