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需努力重在持续

(2024-11-10 13:27:00)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不需努力重在持续

不需努力  重在持续

李晓东

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 “天才是什么? 是98%的血汗和2%的灵感!” 他的无数发明创造都是在更多的“再坚持”之中成功的。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是“天才”或者说没有“天分”,缺少的正是这种“再坚持”的恒心和毅力。不是不想努力,只是没有持续,这种事例随处可见。

前些年时兴学器乐,于是,许多家长为孩子买来电子琴、小提琴、甚至钢琴,为孩子选辅导班,四处托人找名师“一对一”辅导指点,收集五花八门的教材,下决心把孩子培养成音乐神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也三分钟热血(可谓雄心壮志)。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蛮有兴趣,随着乐理的加深,曲目的复杂,演奏技巧的高难……孩子兴趣逐渐变冷,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于是家长只好承认孩子天生不是这块 “料”,算了吧!最终以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而告终。

英国一位名叫迈克·候威的学者,他曾专门研究天才与神童的成才过程,得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一般人以为天才是自然发生、流畅而不受阻的闪亮才华,其实,天才也必须耗费至少10年时间,来学习他们的特殊技能,绝无例外。要成为专家,需要顽强的个性和坚持的毅力……”这位学者还做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如果想成为不错的业余钢琴手,至少要进行三千个小时的专注训练;如果想成为具有专业水准的钢琴演奏家,没有一万个小时的刻苦训练是绝不可以的。如此看来,我们的孩子所以没能成功本属正常。不是孩子没有 “天分” ,而是没能持续地“再坚持”。

很多人在学习上都有过虎头蛇尾的体会,甭管学啥,一开始总是兴趣十足,稍见成绩便踌躇满志,然后是渴望成就一番事业、达到一个目标,继而更想实现“宏伟理想”……可事实是,待时间长了,随着“枯燥无味”的学习和苦练,会令你索然无味,甚至厌烦……于是,最初的“三分钟热血”这时就会会被懒惰和挫折所屈服,最终不得不给自己下结论:没那个天分! 不是那块料! 然后得过且过,放弃追求、放松自己。

这让我想起体育比赛中的马拉松项目,它要求运动员赛前自己预先做好跑完全程的计划,最重要的是跑完,而不是刚开跑就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还要科学地、合理地分配体力。刚开始的初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影响后程的体力,太慢了会影响后程的加速,中间应是不紧不慢地坚持。这期间需要极大的毅力去克服身体的疲备和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哪怕只有一点点松懈或挫折,便会被别人远远地甩下。然后,还要在持续地坚持中,鼓足底气去做最后的冲刺,这时才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人生、事业、专长或兴趣不都如马拉松赛跑一样吗? 虽然我们跑得不快,但是我们能够科学地制定出跑完(甚至走完)整个“赛程”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跑(甚至走) 下去,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领略到马拉松终点冲刺的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