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缝”——地球上最美的一道“伤痕”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旅游游记 |
“地缝”——地球上最美的一道“伤痕”
李晓东
“地缝”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指那种狭窄且有一定深度与长度的流水沟谷,其两侧的悬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一般的陡峭。人们在谷底向天空仰望,看到的是一条狭窄的天然“岩缝”。












“云龙地缝”纵贯恩施大峡谷前山绝壁的脚下,全长3.6千米。“地缝”的两侧是壁立千仞一般陡峭的悬崖,若从顶部向下俯瞰,“地缝”似乎万丈深渊。据导游介绍:从地面到谷底平均深 75 米。即使站在“地缝”的边缘向下俯视,人们也会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更没有人敢迈近一步,生怕一不小心闪了脚便会掉下悬崖摔得粉。
远眺“地缝”,只见层峦叠起,古木苍翠。尤其是两岸的几多飞瀑流泉,听其轰鸣巨响,就令人震撼不已。还有那千仞的岩壁、飘逸的白云、苍劲的松柏、横空的薄雾和涌动的旋律……
当我们徒步走到云龙桥边,神秘的“地缝”就出现在人们的脚下。我缓慢地挪步下到缝底,只见谷底两侧峭壁陡立,峡谷紧束。在那刀削斧砍的陡峭岩壁的缝隙处,突然飞瀑流泉涌出、直泻缝底,令人震撼而心旷神怡。
通往谷底的一条小路是依山而开辟的,路的两旁长满了叫不出名字的绿色植物,还有股股清泉沿着崖壁不断地跳跃着流淌下来。我们缓缓地挪步而下,走过了几百个弯弯曲曲的阶梯,终于来到了“缝底”。
刚一进入“缝底”,大家就感觉一阵凉气扑面而来,顿时觉得浑身凉爽。只见这里怪石嶙峋,山泉潺潺,峭壁陡立,峡谷紧束。其石壁、石峰、石柱、石芽、石门、峰丛,有的威武气魄、顶天立地;有的小巧玲珑、柔弱婀娜;有的奇形怪状、令人遐想;有的眉清目秀、颇受端详。其千姿百态,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站在谷底看“地缝”,感觉这里就像是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将山体一劈两半,然而两壁之间仍然紧密挤在一起。这山与山之间好似兄弟相拥,峰与峰之间又如姐妹比肩。二者之间那种亲热劲,那种难分难解的情,令人叹为观止。
站在谷底向上仰望,天空已变成一条细细的窄缝。透过 “天缝”,看得出来峭壁山峰的险峻。再看绝壁上那缕缕的飞瀑,似泰山天街那如酥的小雨,滋润着附着在岩壁的绿色植被,给冰冷的岩壁带来一丝生命的气息。
视野所看到的只有山巅的云雾缭绕,一派凌空虚幻的意境。待我细细观察,发现山顶生长着如虬的树木,只见林木苍翠,却说不清它们在那峭壁的石头缝隙里已经孤独地生长了多少个世纪?它们虽然没有参天的气派,却显得古朴苍劲。特别是那些长在悬崖边的林木,它们引颈伸望,勾手相拥,相互依偎,在寂静的山巅之上似乎并不寂寞。相反,它们反倒给缝底下的游客投下来浓郁的荫凉。立陡的岩壁上面还有一些杂乱的古藤野草攀爬,向人们展示出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也显示出这里的一派原生态。
再看山顶两侧,林木浓郁茂密,可谓遮阳蔽日,满目苍翠,同时也为谷底投下了一片荫凉。环顾两侧陡峭的岩壁,在窄窄的空间中可见峭壁的峥嵘:真的是壁立千仞,悬崖陡峭,飞瀑四射,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继续四面环顾,发现悬崖峭壁上星罗棋布的长满了绿色的苔类。再定睛细看,又发现在那千年不朽的岩壁上,竟然裸露出无数条深深的“沟壑”的表皮?好似耄耋老人额头的“抬头纹”。就在我迷惑不解的时候,忽然看到身边的一个标示牌上注明了这种现象叫做“石帘”。是典型的地表钙华堆积形成的“瀑布华”,其形成的时间竟然是几万年前,这让我更增加了对“地缝”的神秘感。
我知道,它们是无情岁月的留痕,是历经千百年的阳光暴晒和风吹雨淋,一层层地剥离,又一点点地侵蚀了岩石外表的坚韧硬皮,日积月累风化了那坚不可摧的岩壁造成的后果。
低头俯瞰脚下,看到的是一条清澈的山泉小河。那水,纯净得比土家族的妹子还要纯净。从它那泉水叮咚旋律中你能听到它那欢快的歌谣,还仿佛能看到一幅山水交融的和谐画面。那是无数条山泉汇集成的一条小河,再聚少成多聚集成大河。无论小河还是大河,均是碧流潺潺,怪石遍布,经阳光照射,其水面的雾气和怪石,均反射出五彩斑斓的霓虹。在大家为此梦幻般的景色而惊叹不已时,导游介绍说:“这条山泉汇集的河,上通天水暗河,下联莽莽清江呢。”
这里的景色既有悬崖峭壁的阳刚与山泉流水柔美结合的曼妙之美,也有万丈深渊令人心惊肉跳的恐怖,还有诗情画意的仙境给予游客悠然漫步的乐趣。可以说,这条由“地缝”冲击而形成的峡谷,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美的奇异景观,怪不得这条“云龙地缝”被称为“地球上最美的一道伤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