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入门的苦与乐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散文随笔 |
李晓东
如今的我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说起20年前初学电脑时的感受,当年那些挫折、烦恼和尴尬还是没齿难忘。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1992年。我去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叔叔家,那时的我仅是刚刚听说过电脑、微机之类的新词汇,但电脑长啥样?它有怎样神奇的功能?我是一点也不清楚。于是,好奇的我问任计算机系主任的叔叔一连串的问题:“电脑是啥玩意?它怎么会储藏那么多的内容?电脑算题咋会那么快?”为了让我一睹为快,叔叔领我来到他的教研室,让我看到了那种最早期的白色塑料壳子的大屁股电脑。那时的我还不到四十岁,只觉得电脑是那么的神奇,顿时产生亲手操作试一试的欲望……
1996年,由于我所在的市委办公室,必须用电脑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报送信息。根据这一特殊需要,我们单位向财政报请专项资金1.5万元,由我专程去沈阳购置了一台电脑。那时,这台电脑可是整个市委大院唯一的一台电脑,机关干部还没有人会使用它。对这台电脑,我是如获至宝,恨不得立刻掌握使用它的方法……
恰好,单位有一位计算机系毕业的大学生,他能驾轻就熟的使用电脑。我看着他的手指像小鸡啄米一样在键盘上不停的跳跃,于是那些需要手写的字便轻松地跃然在电脑屏幕上了。对他的技术我羡慕极了,于是向他讨教。然而他却回答不出来所以然。
他只是告诉我,自己看《计算机入门》从学习打字入手。于是,我先从“五笔字型”入门,先背“字根”再学“拆字”,然后按《开天辟地》的教程,严格指法练习敲字……
那时的我已经四十多岁了,记忆力不好,一篇字根表就让我背了好几个月,拆字更是猜个稀里糊涂。按规范的指法敲拼音还算熟练,可是一经敲字,总觉得“一指禅”来的更便捷。如此这般半年后,我对打字仍然不得要领。字词及简单的句子是能打出来了,但若想打一篇文章,怕是得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一上午我也打不了2000字……对我来说,尤其是那种“眼睛看荧光屏,两只手“盲打”的高级方法,一直是我无法逾越的鸿沟。由于打字这一关没有过去,所以我更无法在电脑上浏览网页、发表或者点评文章……
最后,我想学会电脑的计划只好半途而废地放弃了……
记得,1997年机关对副局长以上的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必须参加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电脑培训。
开学第一天,听老师用专业术语讲课,我一点也听不明白。我就向电脑培训老师请教:我完全听不懂你的专业术语,电脑键盘上的英文也不认识,我该怎样学习使用电脑呢?老师说: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好了。我很无奈地向老师说明:“我对电脑一窍不通,就好似一个刚入学前班的孩子,连汉语拼音的“a
o e”
对我的回答,老师也感到很愕然。于是,她也很无奈地向我表示:“非常抱歉,既然你没有问题,我也不知道你想让我告诉你什么……”
本来,我早就下定决心要学会使用电脑的,结果就在这位老师不负责任的推脱下,我想学习电脑的积极性被她的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
有了这段经历,给我的感觉电脑真的很难学,电脑培训老师也真的很不负责任。我甚至怀疑这位老师,难道她刚生出的孩子不会说话,她就不再教孩子说话了吗?一怒之下,我决定自学。
我不想再练那艰涩难懂的五笔打字,想尝试另一条途径。于是我求同事在网上给我下载了一款语音输入的软件,开始尝试用语音输入的方式代替打字。由于是盗版微软的软件,效果并不理想,最初的打字准确率还达不到一半儿。后来,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我用语音转为汉字的识别率最终达到了70%左右,这样的结果就大大提高了我写作的速度。
此后,我就利用这款语音输入的软件,开启了我的电脑使用历程。不仅轻松的越过了打字这一关,而且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的形式浏览各个网站,查阅各种资料,还会熟练地使用电脑的各种性能了……
对我来说,原来一直以为高科技的神奇电脑,再也不会像天书一样束之高阁或者作为摆设摆在那里装作样子了。反倒好似一种有趣的玩具,被我玩儿的得心应手。
当年与我同龄的一些老同志,也都因为不会打字而放弃了学习使用电脑。如今他们都被我的“神操作”惊呆了。他们与我初学电脑时的心情是一样,总以为电脑是一个高科技的东西,年龄大的人既不懂英语又不会计算机语言,不可能学会的,即使想摆弄一下也因摸不到玄机而无法使用。而我本人对电脑的使用则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掌握了更多的技能。
2006年,我开始在新浪开博。至今我已写博15年,目前我的博客为20级。博客访问量140余万人次,关注人气4000多人。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发表“散文随笔、旅游游记、世象杂谈、教育孩子及养生健康”等各种文章2000多篇、200多万字。
同时,我还在《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审计报》、《北京劳动午报》、《北京市场星报》、《南京日报》、《天津教育报》、《天津市委支部生活》、《辽海散文》、《共产党员》、《党风月报》、《辽宁工运》、《老同志之友》、《退休生活》、《辽宁日报》、《友报》、《老年日报》、《辽宁老年报》、《燕赵老年报》、《成都精神文明报》、《辽宁职工报》、《沈阳铁道报》、《黄山日报》、《重庆三峡都市报》、《天津宝坻区作协散文集》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文章300余篇。
200多万字,对在机关常年搞文字综合的我来说并不多的。退休之前我在机关已经从事这行工作35年,如果把我曾经写过的所有文字累计在一起的话,估计我能写了近千万字。那时的我,都是在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手写的。如果给报刊杂志投稿的话,还需要把写好的稿件装到信封里,贴上邮票再寄给编辑部。
如今有了电脑,一切都随着办公自动化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作者再也不用不着爬格子了;二是是邮寄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没有了信封,也不再需要贴邮票,一个电子邮件瞬间就可以把稿件发送到对方的邮箱。
坦白的说,2006年之前我一直是采用爬格子的方式写文章。文章写好之后我求人打字形成电子文档,然后再贴到博客上发表。但是,总求人打字也不好意思啊。若是偶尔求人几次还算可以,那么多的文字量总是求人打字,怎么张得开嘴呀?后来我学会了语音输入的方法,再写文章就变得省事并且快捷多了,再也不用麻烦他人了。
许多朋友看到我博客里的文字量,无不惊叹:“你在博客里发贴了这么多的文章,可以想象退休后的你比上班时还要忙吧?”“你这么多的文章,别说你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了,还得打字再上传到博客,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刻苦精神的啊……”
其实,我自己心里明白,多亏有语音输入帮助了我。再也不用求人帮我打字了,许多文章我都可以用语音输入的方法很快地发表到网上了。如今我写文章,也不需要先打草稿,在誊写一遍,而是直接语音输入就可以“出口成章了”。
三年前我曾经随朋友去越南旅游,途经广西南宁的“德天大瀑布”。我被这里的景色震撼了,于是我想写一篇游记。我们回到酒店吃完晚饭已经20:00点了,我坐在床上一个劲儿的“打电话”,电话一直打到23:00点。与我同宿的驴友起夜见我半夜还在打电话,担心会打扰到我,他竟然蹑手蹑脚的去洗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