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士村”给我们的启迪

(2023-03-30 21:01:24)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博士村”给我们的启迪

中耀

广东省台山县的西村被人们誉为“博士村”。因为在这个仅有五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子,竟出了三十一位博士、十位硕士和六十多位学士。

他们中有多人在国内外担任重要职务:黄汝濯曾任港督的药剂师。他药学识广博,据说他能准确的鉴别各种不加标签的药粉。黄汝濯如今旅美自己开设“同济医院”;已故的黄新彦是位化学博士。他长期在香港开设化学研究所,因其在国际化学界有名望,所以常去东南亚、北美和西欧作学术讲座;黄国华任加拿大原子能研究室副主任;黄潮翰夫妻共同执教于新加坡大学,并任联合国东南亚经济研究员,曾在19811983年两度回国到济南大学和北京大学讲学;黄树强除执教于加拿大大学外,还负责加拿大全国《中文教科书》的编写;还有世界一流的摄影师黄宗霸……等等。

在国内取得显著成绩的人也不少:黄仲源现在中山大学执教;黄仲汉虽已退休,仍担任江门氮肥厂和水泥厂的顾问;黄仕驹任台山县人民医院院长、县人大委员;黄永鹏任广州“石化”副总工程师……

村里考取国内名校的学生也不少:黄伟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对外政治系。因其学习成绩优异,新华社广州分社社长及有关记者曾专程访问其家庭,给予很高的评价;方奕忠在高一时因在全省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成绩优异而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为少年大学生……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村就出了不少爱国志士。至今仍然健在的黄拔山,曾任外贸局专员,粤海公司经理,广东驻香港、澳门办事处主任。当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后返乡同其胞兄黄伯衡(任四中队总指挥),组织抗日武装并创办农民夜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抗日人才。

一个小村子,怎么会如此人才辈出呢?首先是这个村的人普遍有读书学习的优良传统。这好比“足球村”的人都愿意踢足球,就会出踢足球的人才;而“杂技村”的人都想和都练几手“绝活”,因此就会出杂技的高手。那么这个小村子里的人,家家都崇尚学识,人人都以读书为荣,所以出了许多有学问的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小村子祖上就有读书学习的好传统。村里的几辈子人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笔筒装米,也要教子读书”。这个村的人认为,读书人不仅是自己有文化、有出息,而且还能富家强国。所以家家户户都舍得花钱供孩子上学,都愿意智力投资。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村的华侨多,他们普遍有爱祖国、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办教育事业的好传统。早在七十多年前的清末时,西村的老华侨们为提高家乡的教育质量,把分散在十几处的私塾集中起来,让出家族的黄氏祠堂,投资办起了“绍宪小学”,给村里打下了教育事业的良好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更调动了华侨办学的积极性。他们先后有四百多人次捐款,为学校增添了各种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学校规模……那些旅居国外的华侨纷纷慷慨解囊,积极为村里的教育事业极力献策。

绍宪学校在办学中,受到当地党政领导和一些企业的重视和支持。他们不仅仅投资、解决各种困难,还参加建校的义务劳动。因此,村里的绍宪学校越办越好,成为台山县教育界的一朵花。

绍宪学校的师资水平也比较高,他们以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为荣。多年来,西村的家风、村风和校风已形成,那就是:“人人崇尚读书,家家以知识为荣。”这个村的学生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离家远近,都住校就读。目的是养成集体生活习惯,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再者,能在老师指导下集中精力刻苦学习。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错不了。在县里、省里是出了名的。

许多在国内外取得优异成就的学子,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时,都不忘回母校重温当年的美好学习生活。他们感谢母校当年的教诲,向母校表示深深敬意,并鼓励今天在校的孩子们努力……

“博士村”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迪:

一、教育是立国之本。

一个国家想繁荣富强,非大力搞好教育不可。办好教育事业,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级人才,有了众多的人才,国家的建设就会更好更快,国家的发展就会有“后劲”,中华民族就会实现伟大的复兴,就会走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二、教育需要有识之士办。

教育是立国之本的观念,已经为大家所接受。但是,有了良好的愿望而没人去实施,没人去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各种具体的困难,即使再好的愿望也不过是一句空话。现在党中央十分重视教育,并为改善、提高教育情况作了一系列工作和增加了教育拨款……但是仅仅靠国家的力量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各级政府及各界有识之士,积极的行动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努力。

我国历来就有华侨回国办教育的好传统,当年陈嘉庚先生曾经因回国捐巨款办教育做出巨大贡献而成为杰出的表率。今天为家乡办教育的华侨也大有人在,他们都是爱国的人,值得人们尊敬。

香港的包玉刚先生,他不仅热心祖国的经济建设,还多次捐出巨款在祖国各地兴办教育,其远见卓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我们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爱国华侨,继续努力发展祖国的教育,也希望华侨们能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事业上做出更有意义的努力。

三、教育需要全党全民共同抓。

我们看到台山县的党政各级领导、企业及村民都重视教育并积极办学,这一点很值得各地学习。如果全国各地都这样重视教育,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有多么快的发展。限于条件,一开始我们也许不会像“博士村”那样好,但是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现在,许多富裕起来的乡、村及专业大户,慷慨解囊办教育。我们赞成他们的义举,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乡、村及先富起来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才辈出,而积极行动起来兴办教育。

四、教育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博士村”涌现出众多的学者,充分说明人才是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换句话说,人才不是“天生”的,只要人们重视教育,只要家长关注孩子学习,孩子就可以培养成才。那些认为自己孩子天赋不好,成不了才而不积极培育孩子的父母,当从这里可以得到良好的启示。

五、早期教育不可忽视。

虽然我们没有证据说“博士村”抓了早期教育,但是,在那些有“书香门第”传统的人家中,肯定是有某种程度、有意或无意的早期教育,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也受到周围良好环境的熏陶。

我们相信,“博士村”的家长如果有意识的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孩子成才的比例肯定会更大。肯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博士村”取得的教育成果,将进一步增加我们对早期教育的信心,激励我们更好的把早期教育进行下去。我们希望“博士村”进一步积极开展早期教育,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六、教育工作者功不可没。

绍宪小学的老师在培育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说明教育工作者在培育人才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光荣的。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还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了解早期教育,并在这一新的教育领域中,勇于探索并取得好成绩。

“博士村”给我们的启示是极重要的,也以事实证明教育事业的潜力是巨大的,愿我们有更多的“博士村”,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早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