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廉洁皇帝”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父亲的随笔 |
不为人知的“廉洁皇帝”
中耀
↓本文作者:

不为人知的“廉洁皇帝”
中耀
古今中外的皇帝太多了。由于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皇帝本人的经历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以至于思想观念也不同。所以其施政理念、管理国家及其后果也不同。
总的看,皇帝是权力的化身,他至高无上,因此他“金口玉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所谓“朕即国家”。
另一方面,他是最富有的人。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富贵不过帝王家”只要他喜欢的东西,人们都得无偿的献给他。他住的是宏伟的宫殿,有“三宫六院”;仆从无数,宫中有无数珍宝;他的衣食住行全是最高档;最豪华的......
然而有些皇帝即使这样还不满足,要不断的建筑宫殿;生活上也是独出心裁的奢恀浪费;比如: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资,而盈桥之粟”修建了很多离宫、别錧,做“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但最终是“国破身亡”。
更有甚者是隋唐帝:他即位以后,相继修建了几十座宫殿和和园圃,位于洛河西南的显仁宫“花圃连接........周围数百里,课天下诸州各贡草木花果、奇禽异兽于其中”在“西苑”中“宫树秋冬滴落、则剪彩为华也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心者,常如阳春”;他还不顾人民疾苦,征发几百万百姓修了大运河。虽然此举客观上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他主观上不过是为了敛财粮物和军运。在运河中段修成,他急不可待的从水路去江都,所乘龙舟俨然如水上宫殿。跟随的有嫔妃、公主、诸王、百官、僧尼、道士......华船数千手艘,另有十二卫的各种战舰数千艘.........队伍浩浩荡荡,长达二百余里.骑兵还在岸上夹道护送,旌旗招展,逐蔽四野。一路上迫使500里以内的老百姓提供精美食品果物,吃不了的随意抛弃,极尽奢恀浪费之能事,他还横征爆敛,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致使“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终至各地农民纷纷起义,他也被杀而死。
看起来谁作威作福、骇奢淫逸,脱离人民群众就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较好的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常以“亡随为戒”他知道“天职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气而不用”所以他任贤纳,推行均田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认真考核,执政中“去奢省费、轻徭腻,”选用“廉吏”因而社会经济很快就有了恢复、发展,形成“贞观之治”当时“马牛不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稳,斗米三、四钱“行人外出”都不常口粮,山东村落对旅客更加供待发时有赠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繁荣的国家。
不过,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位在历史上并不显赫,甚至没能青史留名的皇帝——郭威。
郭威本来是辅佐刘知远建立后汉的开国功勋之一,奉命留守都城,政绩彼佳。可是刘知远在位不满三年而亡,由其子刘承佑即位,是为汉隐帝。他任用亲信,冤杀无辜。950年将在京的老臣及郭威的亲属全都杀害,并且派人去刺杀郭威。郭威被迫起兵自护,后被部下劝拥为皇帝,建立了后周,是为周太祖。
郭威出身贫寒,彼知民间疾苦,登基以后,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提倡节俭,禁止各地向宫内贡进珠宝。把皇宫内的珍馐美味分散给群臣,至于珍宝玉器他都令人拿到朝堂、当众销毁,他告诫群臣“与其耗费饿哦以劳人,若检约以克己”他任人唯贤,实行廉政。不久,国家政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都安居乐业......可惜,他在位不满三年即患重病。更令人赞赏的是他在弥留之际,嘱咐后人:“丧事从俭、不建陵寝,只在墓前充一石。”
早在一千多年前,一个封建皇帝就打破了历代皇家的一贯奢恀行为,不搞迷信,不事铺张,多从黎民百姓着想,竟然冲破世俗观念,只要“纸衣、瓦棺”并树立廉碑,实在令人崇敬。
看了郭威的事迹,更让我们鄙视那些荒淫无耻、奢恀浪费,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皇帝和官吏。他们虽然一时可以享受衣食声色之乐,但到头来都没有好下场;只有那些多为百姓着想,办些好事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留芳千古。这些历史轶事,虽然蒙尘多年,但仍然不为人民遗忘,而且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下图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