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黄鹤楼(2)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旅游游记 |
登临黄鹤楼(2)
李晓东
2018年6月,我随旅游团去武汉一睹黄鹤楼的风采。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的吴黄武二年。此后历经千余年的战乱和天灾人祸,黄鹤楼屡建屡废,遗址也屡有变动。新建的黄鹤楼坐落于“古黄鹄矶”上,“控两江、踏三地,立九省之中”。黄鹤楼高五层,整个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楼檐上翘,像黄鹤展翅,楼顶的圆柱像黄鹤昂头,戟指蓝天。楼前两只黄鹤分立于龟蛇之上,正面高悬的匾额上写有“楚天极目”四个苍劲的大字。
它以傲立群雄的姿态凝视着大江东去,它见证了脚下1700余年的朝代兴衰,它陪伴了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咏唱并写出了千古不朽的经典诗词歌赋。
描写黄鹤楼的诗作可谓名家荟萃: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杜牧、卢郢、范成大、陆游、岳飞、陈孚都曾经在此写出了字如珠玑的诗词文赋,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诸多的千古绝唱。
崔颢当年登黄鹤楼时写下了自己怀才不遇、浓浓乡愁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因送别情深意重而誉满天下。
特别是毛泽东在《菩萨蛮·黄鹤楼》中写道:“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黄鹤楼的大名,也了解到万里长江在武昌蛇山所处的险要。
读者可以想象出:龟蛇两山似钳子般对峙,武汉三镇隔江三足鼎立,万里长江冲开了巴山群峰,承载着潇湘云水奔腾咆哮,在三楚大地上肆无忌惮的激荡。而一座规模雄伟壮观,风格古朴典雅的古楼就高高地矗立在长江的南岸,这座古楼便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
黄鹤楼共有五层,顶楼正面挂有一块牌匾。上书“黄鹤楼”三字,犹如神龙之笔,气壮山河。我站在顶楼上面远眺,真的是极目楚天舒!只见,宛如天上之水的长江,波涛汹涌地朝东流去。而雄伟的长江大桥则像一根细小的纽带,隐约系在长江的两岸。黄鹤楼五层的飞檐攒顶和多彩琉璃瓦此时呈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唾手可得。这时,我看到一群大雁绕着楼顶不住的盘旋。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那位乘鹤的仙人,从神话的传说中又飞回了黄鹤楼?看他风轻云淡般地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黄鹤楼里面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只是那书画廊里悬挂的历代诗人和书画家的笔迹值得欣赏。我专注李白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条幅,恍惚以为自己在与古代文人骚客促膝探讨诗词歌赋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来此一游受到的历史文化熏陶。
我的这次武汉之行,有幸领略到黄鹤楼史料反映出的古代文人吟诗作画的风采和意境,也算是不虚此行。
黄鹤楼几经天灾人祸,多次改变了它的容貌,却未改变石阶上那斑驳的光影。千年的沧桑巨变,使得这座崭新的黄鹤楼与原来古老的楼阁早已面目全非。但是,那只千年的黄鹤虽历经岁月的雕琢侵蚀,却仍然飞进了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