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伦存诗考(周春召)
(2023-02-11 21:37:24)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其它随笔 |
笔者从李晓东先生处得到一批诗稿,乃其祖父李伦先生所传。李伦是宝坻县芮家庄人,祖父为宝坻翰林李璠,1902年生,少读私塾
诗作存于李伦的笔记本中,其中有一部分是自作的诗,另一部分是存录他人的诗,内有多首清代和民国时期宝坻诗人的作品,可能是孤本,很有价值。下面仅就此部分诗文,考证其作者,待日后集结成册,以免失传。
存诗中计有王寤崖诗16首、徐丹林诗3首
王寤崖,在文稿中称“河北诗人王寤崖”,王寤崖是宝坻诗人王殊洽的号,王殊洽字心耕,清代乾嘉时期人,属于宝坻北王家族,举人王振荣第四子,监生。著有《寤崖诗草》一卷,咸丰刊本。高继珩序:“舅氏王寤崖夫子,所作不下三四千首,顾不自收拾,随作随弃。甲戌自山东归,劝师存稿,稿脱始付珩存录。积二十年,缮成四卷,将谋付梓,寄京师交边袖石选订。后为表弟昙浦、季彭携归,不知辗转落于谁手。珩在大名,检点残稿,复钞得两卷。师尝曰:他日编集
王荫南,为李伦外祖父。查周春召陈兆军所辑《宝坻朱卷集成》中王芝田朱卷,在受业师中有:“王荫南夫子,印树棠
王默庵即王汝恪,号默庵,又号采薇道人。清末秀才,颇有口才,善辨,能医,生于1881年,世居宝坻西王庄。秉性耿直,救死扶伤,急公好义,因宝坻水利多渉诉讼。1938年因反抗日本被杀,时年58岁。有诗文集传世。赵熙《香宋诗集》中有《传度大师见惠佳茗临行以宝坻王默庵所寄东陵松蕈报之》一诗,可知王默庵与赵熙有交往,赵熙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八年进士,翰林院国史馆编修。
徐丹林,李伦存稿中称为“武清盘龙庄诗人”。经查武清无盘龙庄,清代宝坻县有盘龙庄,在蓟运河边。盘龙庄徐家是宝坻重要的科举世家,始祖徐厚,明永乐朝官居员外郎,受封于盘龙庄,清代此家族出文武进士三人。经查《宝坻朱卷集成》中徐煊朱卷
高寄泉即高继珩,清直隶迁安人,寄籍宝坻,字寄泉。嘉庆二十三年举人。由河间大名教谕任广东盐场大使。工诗,兼善画。有《培根堂诗集》、《蝶阶外史》。
附存诗:
一:王殊洽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家家祭扫各纷然。
黄鹂稳稳白枝卧,看家寻诗绕銮门。
冻温春风拂酒樽,萋萋芳草钵花魂。
《秋兴》(一)
河北诗人王窹崖
《秋兴》(二)
河北诗人王窹崖
河北诗人王窹崖
河北诗人王窹崖
空阶扫去半污苔,卖得秋花四五载。
冒雨分于儿女种,看他雨后熟先开。
《无题》
岂不临渊思结纲,想兄解地置渔人。
葫芦空贮酒三升,多少陈人唤不应。
无事老兵真快活,松林掛网打花莺。
《敞裘》
河北诗人王窹崖
此岂是疮残,何妨竟反披。
虽同鸡剩肋,也算豹留皮。
补缀惟凭我,牵连却为谁。
忍心夸改做,冷暖自家知。
河北诗人王窹崖
河北诗人王窹崖
柳自摇青,草自生水,流砂里路平平。
四围烟,树随人转,几叠云山对面迎。
乱石当车含怒意,喜禽引客变新声。
而今渐入田盘境,万斛尘怀一洗清。
招寻一日几敲门,卅载同销前古魂。
托钵可怜谋食去,谈讨莫漫问人论。
英雄末路真堪哭,破帽青衫气不扬。
《送友人之开封》
河北诗人王窹崖
鞭丝袅袅指中妙,此地河山象旧游。
千古文章归雪苑,一樽灯火话繁楼。
枝疎树里黄河壮,飘渺云间翠岳浮。
回忆当年题壁处,依稀犹有墨痕留。
《恩怨分明》
河北诗人王窹崖
前后兵传双李密,东西汉有四王成。
——河北诗人王窹崖
河北诗人王窹崖
滇荡春风覆酒樽,萋萋芳草酔花魂。
黄鹂稳向枝头卧,看我寻诗绕銮门。
於芮家庄墙
《老狗》
河北诗人王窹崖
汉升烹煎悲兔记,周原搏击让鹰娇。
朔雪炎风真见惯,垂头终日卧团瓢。
《大水诗》
先外祖王荫南先生
聚雨连宵风怒号,岸摧何决水滔滔。
西山石夹牛栏走,东海波涌厣气高。
下大尽将成泽国,孤城直拟二净舫。
《即景诗》
王默庵
开源山远水流长,武曲桥南藕一塘。
时有巡兵来守望,行人遮末问端详。
《掘山头口占》
避雨入观宣教寺,辽影石刻空光佛。
更闻寺北花台古,尙后遗留枕运河。
一路风霜增阅历,满天星斗助精神。
冷霜无声沾马足,西风有力逼羊裘。
《旅行即事》
武清诗人徐丹林
驱车又向马坊过,门外帆樯认运河。
溪流积水秋寒重,杂踏连阴雨气多。
正是西成好时节,家家场圃积新禾。
《宝竹坡》
徐丹林(武清县蟠龙庄诗人)
冷露无声沾马足,西风有力逼羊裘。
朱门借得迎新归,白酒换来酔故人。
《赠表弟马君》
高寄尔
驱车欲去复淹留,难别多情马少游。
他乡难得逢青眼,歧路相看尽白头。
无限愁心谁识得,广川门畔月如钩。
注:紫云:系砚台名;广州门:系宝坻县西门。
《里门感旧》
豪门罴眼将柞,寸草难酬一世歌。
菽水惭非三升车,泪痕滴到九泉无。
贫无可献呼嫂,肚不为人愧丈夫。
同乡前辈王某
经过贫寒经富厚,住罢城市回园林。
一路风霜增阅历,满天星斗助精神。
细属旧交如落叶,即看我辈亦晨星。
周春召:系本文作者,宝坁人,宝坁地方史考证专家,出版了多本关于宝坻文化历史文献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