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母亲学走步

分类: 散文随笔 |
我教母亲学走步
李晓东
94岁高龄的母亲,6个月前不小心在室内摔倒了。弟弟将母亲送到骨科医院紧急救治。好在经CT和x光拍照,未发现骨折,于是医生采取保守治疗。
当时,我看见母亲的浑身上下青一块紫一块的没有好地方,那是因为因为当时摔跤摔得很重,造成了身体大面积的淤血。就这样,母亲住院理疗了二十多天,直到身上摔伤的部位疼痛有所减轻。医生说伤筋动骨100天,他建议母亲回家慢慢疗养。
如今,母亲回到家里已经6个月了,虽然伤痛已经减轻了许多但仍然没有痊愈,我看到面前的母亲仍然无法自理。由于长时间的卧床和缺少运动,母亲的大便不畅。又由于缺少走步的锻炼,造成腿部支撑乏力,站不起来并严重的颤抖,每迈动一步,母亲都觉得非常的痛苦。甚至在室内上洗手间,也只能手扶着凳子、再扶着床头、地桌、门框、冰箱……一步三挪地磨蹭到洗手间。
她时常愁眉苦脸的跟我叨咕:“不是说伤筋动骨100天吗?现在 200天过去了,我这病咋还不见好转呢?”“我浑身咋这么难受呢?”
询问母亲的病情,她告诉我:目前她难受的症状有两点:“一是胃部堵得慌,吃到胃里的食物,好像没能消化都卡在了那里,下不去、堵得难受;二是一条腿特难受,虽然不像住院时那么剧烈疼痛了,但是感觉麻木,不听使唤。而且两条腿无力,经常抖个不停,站不起来、坐不下,连大小便都非常的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跟母亲解释:“您所说的胃部堵的难受,是因为您大便不通畅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多吃蔬菜和水果,还要多进行适当的锻炼就会好起来的;您所说的腿部麻木、不听使唤、无力、抖动……这些现象也都是缺乏锻炼造成的。解决的办法,只有适当的锻炼才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听了我的具体分析和详细的解释,半信半疑的母亲终于同意了按我的要求,从练习走步做起。
其实,母亲在摔伤之前就已经不能像正常人那么走路了。因为她早年就患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后来又发展到股骨头坏死,导致早已不能自己上下楼梯,即使平地走路也必须得手里扶着凳子或者身边可以依靠的东西。如今的母亲由于再次摔伤,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两条腿不停地哆嗦颤抖,站立起来已经非常的困难。
针对母亲病情和现状,我鼓励母亲先尝试着站在床头,两手扶着床沿原地踏步。母亲按照我的要求原地踏步了10多分钟,两条抖动的腿逐渐缓慢了下来,终于收到了一点儿效果。我告诉母亲可以暂时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经过一个上午的锻炼,母亲终于可以重新站立起来了,看到如此明显的效果,母亲对自己的进步也非常的高兴。她跟我表示:“你让我原地踏步的方法太有效了!”。
第二天早晨起床,我又给母亲布置了新的锻炼任务,就是将昨天的在床头踏步改为跺脚。也就是通过更有力的跺脚,达到更大的运动量。母亲按照我的要求,用力地跺脚了半个多小时。只见,母亲已经浑身冒汗。她告诉我,不仅已满头汗水,而且内衣已经湿透了。我告诉母亲,出这么多汗就说明煅炼已经达到运动量了。
我接着问母亲:“现在您的胃还堵的慌吗?您的腿还颤抖吗?还站不住吗?”母亲高兴的回答我:“一点儿也不堵了呢?腿也不颤抖了。”母亲很轻松的站在那里。
我告诉母亲,这就是您锻炼取得的效果。如果您能这样继续坚持下去,您的胃部堵的慌和腿部麻木的毛病都会逐渐的解除的。
此后,母亲记住了跺脚的好处,每天早晨起床和睡觉之前,她都主动的要求我陪着她练习跺脚。而且由最初的一次练习十几分钟,走500步左右;逐渐增加到练习半个小时,走1000步左右。
虽然走步锻炼已经帮助母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为了增加更好的效果,我又给母亲安排了新的锻炼日程——就是扶着“走步架”练习走步。
所谓的“走步架”, 就是专门为失去走步功能的病人(老人),提供的一种辅助走步的工具。是由铝合金空心管组成的框架,供老人的两只手扶着它进而支撑起身体,老人可以扶着它往前迈步,同时推着它再往前走,保证病人不摔跟头。
最初母亲对这个“新式武器”根本不会操作,更无法掌控。甚至,两手握住“走步架”后,两腿就再不会迈步了。于是我就做示范动作给母亲看,我甚至手把手的教母亲。无论母亲看了多少遍,仍然不会操作。后来,我又把动作要领写成字条让母亲背诵,“左手推,右手推”“迈左脚,迈右脚”,也就是先用手把“走步架”往前推一点,然后脚步再跟上,就往前前进了一步。后来,又经过了几十遍的示范和几十遍的摹仿,母亲终于学会扶着“走步架”走步了。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练习,母亲原来最难受的“胃部堵、大便不通、腿部麻木、无力、抖动”的现象都没有了。
她高兴的问我:“儿子,你看我是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我高兴的回答母亲,“当然了,现在根本就看不出您是一个病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