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起儿时的游戏——“打尜”

(2022-05-27 16:44:18)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想起儿时的游戏——“

针灸拔罐治好了我的“

分类: 散文随笔

想起儿时的游戏——“打尜”

李晓东

 “打尜”是60年前东北男孩子们在室外玩的游戏。“尜”是用木头自制的,将擀面杖粗细的一段圆型小木棍截成三四寸长,再把其两头削尖成为两头尖中间粗的枣核形,“尜”就做好了。

“打尜”的游戏有点像垒球和棒球比赛,玩“打尜”游戏,需要人手一个“打尜板”(类似于垒球棒)。“打尜板”多是锯成瓦刀型,窄的地方便于手握,宽的部位有利于击中在空中运动的“尜”。

“打尜”多在空旷的地方玩,先在地面上画一个直径约四五米的不规则圆形,称之为“家”。然后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伙(即相互对垒的两组),少则二个人就可以对垒,多则每伙35个人。

主要的游戏规则:

首发权,要通过“锤石头、剪刀、布”决定。赢的一方先打“尜”,输的一方负责捡尜。

摆放“尜”,“尜”的摆放是听天由命的,不可以自行摆放,而必须将“尜”交给对方抛向空中,再自由落体掉落到地面,任其形成的自然状态。因为,“尜”落在地面的置至关重要,假如“尜”落在凹陷的小坑里,它两头的尖就不会再翘头,而是紧紧贴着地面。这种状态会造成打“尜”者无法将“尜”击得崩起来,坐地“死尜”并交出发“尜”权。

“打尜”一方,手握“打尜板”,看好尜尖的翘头方向(找),轻剁尜的尖头,使“尜”高高的崩起来,然后猛力挥动“打尜板”,将“尜”打向开阔地带,打得越远越好(令对方无法抛回“家里”)。如果谁不能将“尜”打出“家”外很远,或者“死尜”,不仅要把发“尜”权让予对方,还要遭到同伙人埋怨和对方的讥讽。

“捡尜”一方,将飞出去很远的尜捡到手里后,用力地抛向“家”中(有些像击高尔夫球入洞),如果将“尜”准确地抛进了圆形的“家”里面,那么,就意味着对方失去了发“尜”权,改为由捡尜的一方打“尜”。如果“捡尜”一方总是无法将“尜”准确地抛进“家”里面,那么,就意味着你永远是输的一方,你将永远为对方“捡尜”。

打尜的游戏看似简单,其中也有些奥妙。一是要对尜在地面的姿势状态仔细观察,以确定击打它的哪一端。打尜的高手往往在尜的两头都没有翘头的情况下,通过整个身子趴下脸贴地、站起再跪下的反复观察,仔细看清楚后,再前腿弓后腿蹬,俯下身子,轻剁尜尖,只要它稍微地蹦离地面,瞬间就挥动“打尜板”将其击中打远。

“打尜板”也有“说道”,人巧不如家什妙,如果你没有好用的“打尜板”,而是临时“抱佛脚”,随便拿了一根木棍,上述的“高难技术”是很难打出来的。好用的“打尜板”是那种宽窄、厚薄适度,木板柔韧结实的材料做成的。如果在其瓦刀型的刀刃部,再削得薄一些,那么只要尜尖哪怕只有一点点翘头,也会剁得它高高的崩起。

在那个没有电脑、电视甚至很少有电影看的时代,大多数男孩子都玩过打尜,对于男孩子来讲,放学回到家里三下五除二就能写完作业,把书包扔一边就会抄起自己喜欢的“打尜板”,飞也似地寻找小伙伴。

一想起当年的故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我也因此会慨叹如今的孩子们再也无法想象我们当年的快乐……想起儿时的游戏——“打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