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城故事馆”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
分类: 旅游游记 |


在重庆“山城步道”偶遇老乡
李晓东
2021年9月末的一天,我和老伴在重庆的“山城步道”闲逛。由北向南漫步的途中,我们在经过“法国仁爱堂”旧址时,偶然遇到一位年已花甲的老先生。我想求他为我们老两口在“仁爱堂”门前拍一张合影,他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我们。给我们拍照后,他听说我们来自辽宁沈阳,立刻高兴地向我们表示,他父母都是东北人,年轻时曾经在沈阳工作多年。于是我们攀上了沈阳的老乡。
既然是老乡,立即便显得特别的近乎。他热情地邀请我俩到他的办公室叙叙旧。又饥又渴的老伴此时恨不得一口气喝上一大杯白开水才解渴,于是我俩爽快的应邀前往。
寒暄几句后,我才得知他叫张永山。他是去年退休后参加了“文物保护者协会”的志愿者,他们的组织名称为“山城故事馆”,主要是负责收集几十年以前的各种民间生活的老物件。
他热情地给我们烧水沏茶,指点我们参观志愿者捐献的老物件,真的是热情极了。
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藏品,看到了大部分收集来的老物件都是文革之前或期间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些老物件。
他们将收集来的物品分门别类的摆放在一起陈列。
一进门的地方集中摆放了文革期间由于物资匮乏,为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公平,有关部门发放的各种粮票、布票、油票、肥皂票及各种证券票证;
紧邻的另一个区域,则摆满了文革期间的城市居民的各种老照片。既有结婚照又有生活照,还有学生的毕业合影,当然也有各种工作证及获奖证书,那个年代的照片,如今已大多褪了色,许多证书也已经泛黄陈旧,还有许多那个年代留下的录音机、录像带和唱片机……所有这些老物件都已经没有了当年那崭新的颜色,但依稀可见历经几十年的岁月留下的难以忘却的痕迹……
在房间的中间部位,摆放一个比较宽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文创的书籍。约有十几种文创作品面对参观者义卖,收入的资金都作为募集来的款项,用于补贴文物保护费用的支出。
我看到,在这几个书架上面摆放了十多种关于重庆故事的图书在义卖,募集来的资金也用于“重庆与我的故事”的经费。
据老张向我介绍,自2020年10月开馆以来,他们已经向1万余参观者讲述了“重庆的故事”,并征集了1000人以上的读者讲述了“我与重庆的故事”,看起来他们的志愿者协会收获的确不小,而且功不可没。
就在老刘与我交流的热火朝天的过程中,他的另一位姓胡的同事推门走了进来,原来老胡也是来值班的。老刘之前告诉我,他是主动要求来值班的,为了及时的赶到这里,他起大早、乘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赶到这里,我为他们对志愿者这项工作有如此之高的认识,又能如此认真负责的态度而钦佩不已。
老胡也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愿意为重庆市的文物保护工作甘愿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他们的高尚精神多么值得我们这些退休的老人学习和借鉴呢?
我同他们握手告辞,临别前老刘从抽屉中拿出一件小礼物送给我,原来是他自己用小木块儿精心制作的一个手机的靠垫托。用手机看视频时,可以立着放在木托上面方便观看。这个小东西,对我使用手机写作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我非常高兴的收下了老刘的这份心意。遗憾的是,我没有准备,更没有小礼物送给老刘。回到家里后,我写了这篇短文,既是对老刘、老胡做志愿者的介绍,也算是我回馈给他们的一件小礼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