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50年前的老同学们

(2022-03-26 12:28:08)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文化艺术健康军事财经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散文随笔

写给50年前的老同学们

李晓东写给50年前的老同学们


写给50年前的老同学们

各位老同学:

岁月过得真快,一晃儿我们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回想过去50多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记得那还是1966年的夏季,小学刚毕业的我便辍学了,那一年我仅仅13岁。

196710月,中央发出了《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大中小学一律立即开学……

196811月的一天,有几位小学同学找到我并告诉我:“明天我们一同到开原一中‘复课闹革命’” 听到这一消息,我高兴的几乎跳起来。一方面,已经辍学两年有余的我,实在呆得没意思了;另一方面,自己一直担心考不上好的中学,现在直接进入了全县最好的一中学校,岂不是坏事变了好事!于是,满含着对未来美好憧憬和希望,我走进了开原一中一连五排的教室。

那时学校的最高领导者是:

铁岭地区造纸厂驻校的工宣队;

那时的口号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课本发下来了,

不是“数、理、化”,也没有“文、史、地”。

而是从来未曾见过的特殊教材《工农兵基础知识》。

数学, 仅仅学了“因式分解”和一元一次方程;

物理,也只刚刚弄懂了家庭的照明电路;

化学只了解了“元素周期表”。

为了让我们“更紧密地与工农兵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学校后来又相继发给我们两本书:

一本叫《划线》,是木工师傅画图下料的知识;

另一本叫《机械制图》,

是工人师傅利用“主、俯、旁” 三视图的原理,

进行机械绘图和加工的一本书。

这几本书,一直陪着我读完了两年的中学时代,

其知识的含量实在让人可笑。

粉碎“四人帮”之后,

参加全国高考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所学的内容,

仅仅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浅显数学基本知识;

学物理,不过是听说了“电阻、电流、电压”等新名词;

学化学,好像只学了水、氧气和食盐的分子式,

仅仅学了“元素周期表”,了解了几种物质的化合价……

那时的体育课叫“军体课”,

我们经常练习的就是投手榴弹和拼刺刀。

学校每组织重大活动,我们人人一身草绿色戎装。

肩背“各色不等”的木枪,随着“指挥员”的口令,

一边杀声四起,一边突刺挺枪,

那阵式也“颇为壮观”地像模像样;

我们“军体课”的另一内容是“挖地道”,

那是贯彻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 的指示,

也是我们模仿电影地道战,理论用于实践的践行。

“地道”就在我们教室的课桌下面挖,

从一间教室挖向另一间,

然后各个班级的“地道”相互联网、四通八达。

我们也学电影《地道战》的样子,

把“地道”挖得既有“死胡同”又有“陷阱”,

到战争时候,就能与“敌人”捉迷藏;

我们的“音乐课”主要是唱毛主席语录和诗词歌曲;

上课前和放学后,

全体师生都要向毛主席做“早请示”和“晚汇报”;

课间,还要组织师生集体跳“忠字舞”;

 我们的“学工”,完全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导: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

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学生像工人一样“三班倒”顶岗。

我在“压光机组”当操作工,

就是将成捆的纸坯送进压光机压光。

几个月的“学工”劳动,

我已能和师傅一样熟练地操纵压光机……

一年半的时间就这样被碌碌无为地耗光。 写给50年前的老同学们


17岁那一年(197092),我们各奔东西,

四分之一的同学留城当了工人,

四分之三的同学当知青插队下乡。

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难忘。

回忆插队的那段日子真的令人感伤,

那是我脑海里永远抹不掉的一段时光。

一想起来,就仿佛我回到了当年的现场:

“青年点”是几间破旧漏雨的平房,

门窗的玻璃早已破损,换成了废旧的塑料布钉上。

春天,乍暖还寒的春风无情的穿透门窗,

知青们的身体早已被春风吹得颤抖筛糠。

夏天,外面大雨瓢泼,屋里的小雨显得并不“匆忙”。

冬天,外面下大雪,屋里冷得水缸里冻满了冰坨。

知青的生活,让人更是难以淡忘。

令人终身难忘的是,那一年四季农活的超负荷:

春天,肩上要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忙着送稻秧,

磨得肩膀肿痛,却绝不能“好累或者好饿”喊一嗓!

夏季,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拔麦子,竟然感觉不到“麦芒”。

后背被烈日晒秃噜了皮,前胸被扎得红肿受伤!。

“如芒在身”的我,痛得竟然不敢穿衣不敢嘟囔……

秋季的“农田基本建设”,

知青不仅出民工、挖河道、挑土方,

还要为了颗粒归仓,起早贪黑拼命地收割忙。

冬天打场,扛粮的重活更是少不了知青上“战场”,

装满麻袋的水稻或者玉米,然后上跳板再倒进粮仓……

每天的劳作,从太阳的东方升起干到太阳的日坠西方。

常常在朦胧的月色中,

知青们才可以拖着酸痛的两腿回到青年点的土炕上。

那难忍的饥饿感不知何时没有了?

一头扎到炕上只想躺一躺,知青一年四季都是这样……

我咬紧牙关,在饥饿、寒冷和疲惫不堪中毫不服输,

靠一身汗水,当年就挣得了整劳力的工分硬是响当当!

四年半的知青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

就因为有了知青这段涅槃般的历练,

我的后半生,再不惧怕那些“暴风骤雨和电闪雷鸣”。

再大困难,再重的挫折,在我面前只不过是小事一宗。

我要感谢当年农村那艰苦的环境,

锻炼了我,也养成了我凡事不甘落后的性格。

如今,岁月荏苒韶华已过。

年已古稀的我们竟然迎来了毕业五十年的华诞。

一连五排是我们最早结识缘分的约定,

“情系一连五排”是大家最温馨的美梦,

还有那同学聚会,才会听到大家相互倾述衷肠的心声。

难忘50年前我们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

不曾想,50年后我们仍然会在一个群里心情舒畅。

记得,我们第一次聚会还隐约地想起当年的模样,

如今,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端详对方似乎似曾相识,拿不准、叫不出、让人急得慌,

必须自己报出名字,才会让对方想起当年的少壮。

原本的少男少女,如今已划入到退休爷爷奶奶一行。

昔日的满头乌发,早已是两鬓白霜。

有人已经秃顶,有人的身体已不具备再来聚会的健康。

最令人心痛的是,还有人去了天堂……

互相寒暄中不再问对方:

官职多高?薪水涨没涨?

大家关心的问题多是:

体检的各项指标怎么样?

再想询问的是,你的退休费能不能及时发放?

今天,我们共话那个曾经的青葱岁月,

我们仍然一起走在向未来前行的路上,

我们还会风雨相伴,时常聚在一起叙一叙各自的衷肠。

让我们互相手挽手相互陪伴,

让我们登上诺亚方舟,一起向幸福美好的晚年远航……写给50年前的老同学们


写给50年前的老同学们

写给50年前的老同学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