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2022-03-11 21:45:14)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文化体育娱乐情感理论

文化艺术健康军事财经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旅游游记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李晓东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白公馆”也叫“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位于重庆歌乐山下的一个山坳里。今天若看其周边山清水秀的景色,实在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远远望去,眼前的山势起伏,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茂盛的植被密得不透阳光,可谓是丛林叠翠,荫凉蔽日。还有那飞瀑流水,给人以山美水美,动静和谐的生态画面。

然而,就在路边林木掩映的草丛中,人们会发现一个个先烈英灵的雕塑。让人无法想象在这秀美的山林静谧之处,竟然隐藏着两处囚禁共产党人的魔鬼监狱。

我最早听说“白公馆”和“渣滓洞”,还是60年代初期。那时候人们的文化娱乐就是收听广播,最吸引人的是收听长篇小说联播《红岩》,就在收听的过程中,我才得知“白公馆”和“渣滓洞”是国民党在重庆关押共产党人的两个监狱。这里专门使用惨绝人寰的刑讯工具严刑拷打共产党人,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

 我们沿着上山的小路,一步一级地踏着石台阶向山坳的深处登去。只见石阶层层,流水潺潺,树木掩映,绿叶成荫。在那绿荫丛中,有一座淡黄色照壁般的门楼,门楣上写着《香山别墅》四个黑字,大门两侧的石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洛社风光闲处适,巴江云树望中收”,这里就是臭名远扬的“白公馆”啦。

渣滓洞,在三面环山的一小块隐蔽的空旷地,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这里有一组灰色的建筑,便是当年戴笠关押政治犯的地方。走进渣滓洞,看到的是牢房的铁窗如笼子一般,牢房的环境阴暗潮湿,“刑讯洞”里面的刑具令人恐怖,这里的一切都令人心头恐怖和震撼。

白公馆里关押的是“案情严重”的政治犯。别墅的院落有一个简易大门,上面是白底黑字的《白公馆》三个大字。迈入大门,可以看到一座花坛,花坛中有数座雕像,那是被国民党关押在此的烈士群雕。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其中的《许建业烈士》雕塑,就是《红岩》中的主角许云峰。看烈士雕塑那栩栩如生的表情,可以让人感觉到,当年监狱里敌我之间斗争的尖锐激烈,表现了革命先烈们不惧严刑拷打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白公馆院子里的建筑物墙上写着“进思进忠、退思补过”、“正其宜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当年国民党的宣传标语。

 院墙下的一个区域竖着一个灰黑色的小孩雕塑,塑像脖子上系着红领巾,头大身子小,这便是小萝卜头的塑像。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白公馆的周围高墙耸立,电网密布,另有众多的碉堡和岗哨监控;室内是按照原形复制的窄小的木床、拥挤的床位,还有那简陋不堪的设施,可以想象的到当年先烈们的居住环境的恶劣,即使是有翅膀的小鸟都插翅难逃。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众多的游客将小小的庭院里站满了,我只能随着众人一批批地进入各个房间参观。房间里主要是一些图片的介绍和说明,很多的游客对图片和介绍认真地游览着,心里无不默念英烈们的英名。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在这个窄小的环境里,我看到了刑讯逼供共产党人的“隔离室”和“刑讯洞”。在那个闪着阴暗红光的“刑讯洞”中,我目睹了当年的“老虎凳”、“刑讯椅”以及铁链、脚铐和烙铁等酷刑工具……让人自然地联想到当年敌人对革命先烈实施的种种酷刑,联想到当年江姐就在这里被敌人用竹签子“十指穿心”的。这里的酷刑,把革命者折磨的死去活来……

 我看到先烈们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为了解放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为了建设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甘愿把牢底坐穿!看着这些历史印迹,不得不对这些革命的先烈肃然起敬。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一座不足5平方米的水牢,黑暗和潮湿侵蚀着革命者的身体,令人坐卧不宁……所有这一切,都正在无声地控诉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残暴……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这里曾关押过抗日将领黄显声将军,“挺进报”作者陈然,同济大学校长周均实,以及中共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其幼子“小萝卜头”等等。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在一间牢房里,墙壁上歪歪斜斜地残留着“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字迹,据说这是周化从烈士留下的笔记。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在另外一间牢房里,一面绣有五星的红旗摆在橱窗里。经过岁月的沧桑和洗礼,它的色彩虽然不再那么鲜艳,但从那褪色的旗面仍然能够看出仿佛烈士的鲜血……由于那时候先烈们还没有看到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他们只能凭想象“绣了”这面旗。他们用自己磨制的“铁片小刀”,将黄纸剪成五颗五角星。用饭粒把一颗大黄星居中粘贴到了红绸被面的中部,再将四颗小黄星分别粘贴到红绸被面的四角。这是一面有独特创意的红旗,与今天的国旗构图完全不同。不过,在我们今天看来,这面红旗的价值仍然难得的宝贵。

这是先烈们在那生命随时被剥夺的残酷环境下,仍然以乐观的心态,盼望着新中国的诞生,盼望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这种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对新中国强烈的渴望和期盼,对我们后人来说是多么的值得令人仰慕啊!于是,我和老伴在这面红旗下与之合影留念。

令人深感悲伤的是,就在重庆解放前三天的19491127日,国民党下令在逃往台湾之前将关押在这两处的共产党员全部屠杀。

英灵已逝,往事已作烟云,而魔鬼监狱的一切依然历历在目。回首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依然使我们如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到共产党人的初心,那就是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后人争得民主与自由的权利!革命先烈的“红岩精神”那是怎样的一幅荡气回肠的悲壮画卷!

今天,党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党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这也是我们缅怀先烈遗志应尽的职责吧!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走近“白公馆”“渣滓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