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乡村的一处“绿庄园”

标签:
枸杞子采摘园旅游景点风光照片图片电脑入门的苦与乐旅游时尚图片 |
分类: 散文随笔 |
偏僻乡村的一处“绿庄园”

2021年8月26日,我和老伴随朋友自驾来到铁岭市清河区的杨木林子乡的后杨木村。这里有一户农民自家经营的名为“枸杞子采摘园”的农家小院。
小院里有两个大棚,大棚里面茂盛的长满了黄瓜、苦瓜、香瓜、茄子、青椒、朝天椒、豆角、豇豆、萝卜……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卉一片青葱;大棚的外面栽植了许多苹果、毛桃和梨树,胖乎乎的果子已经挂满了枝头。其中有一棵两米多高的柠檬树,上面竟然密密麻麻的挂了几十颗胖乎乎的绿色柠檬果,最大的一个柠檬果竟然有三斤多重。据了解这里情况的朋友告诉我,这棵树的柠檬果早已被某中药店看中,愿意以每颗50元的价格订购了这棵树的全部柠檬果。你想想,那棵挂满了柠檬果的树该有多么的招人喜欢啊!
我进一步了解到,方才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所有绿色植物,都是两位年过花甲的老夫妻自己亲手载培、自己侍弄的。虽说仅两个大棚以及这个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农家小院,但是对于年过花甲的两位老人来说,当初建这个农家小院恐怕也算得上是工程浩大吧?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如今这个农家小院已有了初步的规模,我现在把这里的有关环境和景色,拍成照片和视频分享给各位朋友。

两个大棚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绿色有机蔬菜,并不是出卖的,而是专门为来这里旅游观光的旅友们提供自助方式的食材。只要来这里的游客愿意在这里小酌,你便可以在这两座大棚里面随意的采摘你自己喜欢的蔬菜,再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煎炒烹炸。
我在这里遇到了采摘园的主人,他叫吴桂清,是当地的退休教师。老人已经65岁,看上去憨厚朴实。我们俩人促膝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告诉我,平日里他喜欢侍弄农作物,喜欢栽花种草,更喜欢田园的生活。因此退休之后,他索性把房前屋后的土地利用起来扣了两个大棚,不仅种植了许多时令的蔬菜,他还栽种了许多品种的果树和奇花异草,有些像个人家的小农庄。他告诉我说“我不过是退休之后闲不住,想利用晚年的闲暇时间丰富自己的田园生活。同时也想通过种植高产高效的枸杞子等经济作物,用辛勤的汗水为自己增加一些经济收入。
为了方便游客的食宿,他把自家做饭的地方扩大了规模,并为游客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烹调调料,任由游客们随便使用。
他对游客们的取费标准几乎是成本价,游客可以自行带来鱼肉蛋等主要食材,然后在大棚里面随意采摘自己喜欢的蔬菜作为配菜,再回到这里自己上灶,按照自己的口味做成美味的佳肴自行品尝。一桌客人仅仅收取100元钱的水电、液化气及油盐酱醋调料费用(我在他家的厨房拍摄了一段录像,现在分享给各位朋友)。
茶余饭后,游客们如果兴致所致,希望在这里自己搞一场娱乐晚会,主人负责提供场地、舞台、音响及灯光设备,同样是分文不取(朋友拍摄了一段娱乐晚会录像,分享给各位)。
看到这里,许多读者也许会提出疑问。既然这里的“采摘园”这么好,收费又如此的低廉,那么这个老板究竟图的是什么?

主人向我交了底,他实话实说自己在村外还有一处70亩规模的枸杞子种植基地。每年的6月中旬,便是枸杞子成熟的季节。只要站在地头向远处眺望,进入眼帘的仿佛是一片鲜红色的海洋。满眼紫色的小花朵,细条状碧绿色的小叶片,还有那如同“离子烫发型”一般的一串串鲜红色的小豆豆,仿佛在女人的头上突然涌出了无数条红色的瀑布一般的坠落下来,那便是晶莹剔透的枸杞子果实。
每位游客看到眼前这片景色都会情不自禁的大声的惊叹:“这景色仿佛天人的画卷,简直太美了!”
就是这片“采摘园”,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枸杞子及其衍生品。主人采取深加工的方法把它制作成“枸杞酵素”、“枸杞蜂蜜”和“枸杞白兰地”三种主要产品。据主人介绍,他的产品没有广告,不用推销,完全靠货真价实的优质赢得消费者的信用。经过几年来的市场销售,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即使不作广告,产品也十分畅销。

听了主人的介绍,我非常感兴趣他的三种主要产品。于是主人把他的得意产品拿出来让我品尝。
真的是不尝不知道,一尝真奇妙。我先是品尝了一盅枸杞酵素,那粉红色的汁液混杂着枸杞的独特味道,瞬间传遍了我的口腔。我觉得清香中散发着淡淡的甜味,在我的口腔里回味绵长;还没等我细细的品味,主人又给我拿来了枸杞子蜂蜜让我品尝。我拿出一双筷子,轻轻的搅了一筷子蜜汁放入我的口中,顿觉既香又甜,即刻便淹没了方才的枸杞酵素的味道。“真的是难得的美味呀!”
主人满脸得意的告诉我:“其实枸杞子的深加工产品不仅仅是味道香甜可口,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如果长期食用将有利于‘三高’的人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
听了主人的介绍,我觉得在辽北偏僻的农村,农民若能选对一项可以通过勤劳致富的途径,似乎也并非一件易事。如今吴桂清老人通过自己多年的摸索,尝试经营这种家庭式庄园的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对其他农民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可以效仿和借鉴的路子。我把他的故事写下来分享给农村的朋友,供你们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