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亲善意的欺骗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对母亲善意的欺骗 |
分类: 散文随笔 |
对母亲善意的欺骗

92岁的母亲是建国前的离休干部,不仅医药费100%报销,离休后每月仍能开6000多元。按理说老人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母亲和父亲一辈子节俭,无论吃穿用,啥都舍不得花钱。
母亲的观点是:“吃啥都差不多,吃饱肚子就行”。经常挂在母亲嘴边的两句口头禅:一是:“太贵了!”因为母亲总是用四五十年前的价格来衡量今天的物价,以至于她看什么东西都贵;二是:“舍不得......”。儿媳送给她的羊毛衫她舍不得穿;儿子给他买的羊绒被她也舍不得盖。母亲是有旧的绝不用新的,什么东西只要能凑合用,就绝不再破费。她穿的衣服都是三、四十年前的旧衣服,有的甚至补了补丁,她脚上的拖鞋,也都是用针线重新缝上去的。
老人至今生活自理,每天由弟弟负责为母亲买菜及其它日用品。每次弟弟把买回来的东西交给母亲,得到母亲的评价总是三个字儿:“太贵了!”。
今年春节,我从外地回沈阳看望母亲,特意给母亲买了几样好吃的。一个醤肘子、一只“韩烧鸡”、10斤大虾酥糖还有包装精美的一小纸箱“营养煎饼”......
听我逐样地介绍东西的价格,母亲总是晃着头,不满意的埋怨我:“太贵了!”“这些东西吃不吃都可以的......”。唯独那小纸箱“营养煎饼”母亲没有埋怨我,因为我告诉母亲那是朋友送我的。母亲高兴的打开那盒煎饼的包装,取出一大块煎饼分成若干小块,分别给我和弟弟,我老伴儿和弟媳,还有我儿子,每个人一块,让大家尝。母亲一边吃着一边儿赞不绝口的评价说:“这煎饼真好吃……”看母亲如此喜欢,我没有舍得吃掉这小块煎饼,而是留给了母亲。
吃年夜饭的时候,饭桌上摆满了我带来的香气四溢的酱肘子肉和“韩烧鸡”。看到这些美味,母亲没有大口的朵颐,而是不住口的埋怨我:“下次你回家时,可千万别再买这个酱肘子和‘韩烧鸡’了。一个酱肘子就37.00元,也太贵了!有这么多钱,咱买上几斤肉回家自己烀了吃,不也挺好吗?”
我知道,母亲特喜欢吃酱肘子和“韩烧鸡”,主要是她舍不得。过度节俭的母亲宁可不吃,也愿意把钱省下来攒着。我也特别清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父亲和母亲就一直过着这样节俭的清贫生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攒下更多的积蓄给她的两个儿子。
对此,我和弟弟一直没少劝母亲:“您已经是九十岁的老人了,人生不过百年,您现在该享受了,想吃啥就吃啥,想穿啥就啥,可千万不要再舍不得。何况,我们哥俩都有工资,孩子也有了工作,不需要您再为我们攒钱……”。
“再说了,您老了,吃什么也吃不了多少,再怎么放量吃,也花不了多少钱的......”任凭我们哥俩如何劝母亲,老人家听过之后只当耳旁风,依然抠门节俭如故。
事后,弟弟告诉我:“母亲总是嫌我买的东西贵,后来我就不能实话实说了。”弟弟接着又告诉我,再以后我买东西回家,就告诉母亲:“这是超市的5折促销价,正好被我赶上”;再不,我就说:“这是朋友送我的。他让咱们也尝一尝”。有这两个理由,母亲再也不嫌我买的东西贵了。
还有一个办法,每次我去饭店都要为母亲点一盘好吃的菜,拿回家告诉她是我们在饭店吃剩下的,母亲就会心安理得地大口朵颐起来。
我觉得,弟弟说给母亲的善意谎言没有错。不仅让母亲高兴地接受了所买的东西,而且能让她吃的那么开心乐呵,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候,那些善意的谎言可以改变母亲什么都舍不得吃的过分节省。只要说是促销打折或别人送的,母亲就会一改原来不满意的表情,笑容满面的把“太贵了!”换成了“真便宜!”。于是,我们孝敬老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