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当年的高考

(2020-12-02 16:12:01)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散文诗歌小说杂谈评论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回忆当年的高考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分类: 散文随笔

回忆当年的高考

——我家三口人的对话

李晓东

对话的背景】:

1999年儿子的高考名落孙山,落榜之后的儿子萎靡不振,他似乎感觉到高考对他来说太难了,甚至难于上青天。

他妈妈心疼儿子,特别是当妈的考虑儿子的近视比较严重,若再刻苦地学习下去会累坏了眼睛,于是主张放弃高考。她认为:“人哪,干啥还不是混一辈子呢?那么多工人、农民的孩子不读大学不是也活得很幸福吗!”

儿子的观点似乎与她的观点产生了共鸣,儿子也认了自己的命。随便干点什么,混口饭吃就行了。

对他们母子这样不愿意刻苦追求、不想求上进,只想混日子的想法,我持强烈反对的态度。

我甚至跟儿子表态:“你今后的工作安排不要指望着我。一方面我没权没势,没有能力帮助你安排工作;另一方面你自己恐怕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对你来说,唯一能够求生存的方式便是骑三轮车。接着我又补充了几句:“骑三轮车可不是骑空车,一定要拉货或者是坐人才能够挣到车脚钱。你可以先借一台三轮车试骑一下,最好是坐上人之后再骑,要通过亲身实践你才能体会到自己能不能骑得动?”

我之所以说了上面这段话,一方面是想彻底打消老伴给儿子安排工作的想法,进而彻底打消儿子想当“啃老族”的念想。另一方面让他亲身体会一下骑三轮车的滋味,让他自己亲历亲为地体会到,骑三轮车也并非是一件很容易赚钱的活儿。同时用激将法刺激儿子,进而坚定其复读的信心,坚定其参加第二次高考的信念。

三口人的对话:(聊天地点:北京 时间:2020.10初)

【儿子】:我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我参加首次高考,面对名落孙山的结果,我是非常自责也非常难受。如今,有时候我想问问你和我爸,当年我高考落榜时,你们是不是觉得特别没有面子?甚至无脸去见江东父老?是不是觉得有一个像我这样不争气的儿子,而觉得特抬不起头?我给你们丢脸了,有没有这种感觉?

【父亲】:我当时的感受不是怕丢面子,因为我对面子从来不在意的。只是你没有考上大学,我总是心有不甘。我信奉那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认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我觉得,所有的那些伟大人物、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上了很多的学,都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虽然有的人可能没有文凭,但也会通过刻苦的自学,最终也成为博览群书的优秀人才。比如说毛主席,他不过是长沙师范毕业的。但是,毛主席读的书太多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他通过自学,终于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诗人……

【父亲】:特别是现代社会,我觉得一个人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才会受到系统的专业的培训,才会掌握更多的才艺和本领,才会成为社会发展急需的优秀的人才。

【父亲】:第一年你参加高考,没有金榜题名。对你的这个结果,我非常遗憾。记得,我当时表示:目前摆在你面前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复读,重新参加高考。因为你第一次没考好,经过一年的复读,你若下决心努力的话,就一定会有所提高,那时你一定会考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第二条路是打工或者骑三轮车。现在国营的企业已经纷纷关停了,你只能到个体企业打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比较大,工资却很低廉;再一个出路是自己骑三轮车,靠自己揽活赚一点钱。上边两个出路如果你不适应,最后只能在家待业成为一个“啃老族”。

当时你表态说:“我不想考了……”你想放弃高考。

【你妈的观点】是:“考大学当然是件好事,但人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现在李诗的眼睛这样近视,如果继续刻苦读书,把眼睛弄坏了会是怎样的后果?所以我的观点是,认可不考大学,也不要弄坏了眼睛。即使考上了大学,把眼睛累坏了,又有什么用处?”

【母亲】:“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出路,读大学是一个好出路,不读大学照样可以成,还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

【儿子】:“读书太累,高考太难……”因此,我想放弃高考了。

【父亲】:当时我的观点就是必须要努力迎头赶上。我先与二高中的校长苏德辉通融,因为他和我私交不错,他表示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忙。又因为我当时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他最终告诉我:“考虑你家孩子到复读班补习的心理压力,同意你孩子到我校应届的毕业班插班儿就读,而且免去你的复读费。” 我认为,校长能够做到同意让你免插班复读,对咱们已经太够意思了。

除此之外,我也联系了重点高中的领导。重点高中的校长表示:落榜生插班儿复读咱们学校没有过先例,你家孩子只能到复读班补习。我理解你要面子,不愿意留在重点高中读“复读班”嫌自己落榜太磕碜。

第三条出路,你可以到清河高中复读班补习。当时你都觉得不合适儿没有选择。

最终,你选择去了沈阳的辽宁省实验中学补习。

【儿子】:当年的高考,对我来说就是“点子太背了”!我不仅高考就不顺,而且考外语“四六级”不顺,考研不顺,找对象、结婚都不顺……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也不存在那么多顺利的事儿,每个人都不可能一辈子一直都很顺的。

当年我选择去了沈阳的辽宁省实验中学补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实验中学的招生老师以我的高考分数偏低为由拒绝接受我复读。后来,陪我去学校报名复读的我老叔三番五次的哀求招生老师收下我。直到招生接近尾声时,一方面因为复读班招生的人数尚未满,另一方面我老叔的苦苦哀求的诚意打动了招生老师,最终他才高抬贵手,收下了我这个最后录取的复读生。为此,我老叔为我入读可谓是好话说尽,低三下四地遭了不少罪呀!我老叔说的话和做的事已经超出了一个当叔叔应该做的事儿,从这一点来说,我一直是心存感激的。所以,有时候我只要想起这些往事,就觉得对我老叔他们家好点儿,也算是对老叔当年的回报。

那时候,我在人家吃住一年,人家不仅一日三餐的伺候我,点灯熬油的陪读我,还要每时每刻地监督我,认真负责的看着我学习……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才使得我当年的高考成绩一下子高出上一年100多分,由二本学校都没有考上,直接进入到一本的录取分数线,最终实现我的目标——金榜题名。

【母亲】:你老叔对你确实不错,该咋是咋的,你老叔对你比你爸对你都好!他不仅关键时刻帮了你的大忙,而且平日里,买点啥好吃的东西都惦记你,穿的用的更是买好品牌的给你。你爸想不到的事儿,你老叔都做到了。所有这些,我也感觉到了,的确是这样。

你老婶儿怕你老叔,他看老叔这样尽心尽力的伺候你,她也不敢慢待你。所以她对你也热情,给你调着方的做饭做菜,尽量满足你的口味,为你学习提供方便的环境和条件。所有这些,也为你高考前的复习功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父亲】:你最后选择去了沈阳的辽宁省实验中学补习,无疑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实验中学的学习气氛特别浓厚,实验中学的老师教学水平非常高,高考的经验也非常丰富,如果能在这个地方复读的话,当然是最佳的环境。不过能不能去的上啊?方才你说了,当时是费了很大劲,是你老叔跟招生老师三番五次的哀求,你才终于勉强进去了。

我们今天回顾反思这个事情,通过在省实验中学补习一年,你实现了你人生的第一次飞跃,由上一年的二本大学都没考上,这一次竟然进入了一本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终于通过复读考上了沈阳工业大学。我觉得,当年我们的选择还是正确的。

【父亲】:今天你问我:“当年我高考落榜时,你们是不是觉得特别没有面子?甚至无脸去见江东父老?是不是觉得有一个像我这样不争气的儿子,而觉得特抬不起头?”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对你当年的落榜,不是害怕丢面子,也不是因此抬不起头,而是为你今后的前途渺茫焦急万分。我的心情是对你恨铁不成钢,是对你怒其不争,是感叹你怎么就不能争一口气呢?你本来是重点高中的学生,理应考得好一些,你应当第一次就高考成功,你们班那么多同学都考得很好,比如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关笑楠同学考得挺好,她妈是五中的校长;蔡蕊同学也考得挺好,第一次考就是考上了辽师大,如果你能考她们这样我就非常满意了。

第一次高考虽然你没考上,我并没有埋怨或者是说贬低你不行,而是鼓励你继续坚定信心。今年没考上,咱们继续复读一年,复读考不上咱们再重新复读,总而言之一定要考上。

【父亲】还有“宫葵姐”的例子,当年你小葵姐最起码考了两年。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她考到了东北师大。可以说高考改变了她的命运,否则她在开原生活,也不过一个下岗女工。后来她到沈阳航空学院当了大学老师,她的工作为啥会这么好呢?就是因为东北师大就是专为高校培养师资的。

2004年,你大学本科毕业时依然遇到了这种困境。“沈工大”的建筑系名气不是很大,以至于你本科毕业后的工作一度不是很好找。我求罗勇给你找了大连一家设计院,设计院的老总告诉我:大连本科毕业生的月薪800/月。我看罗总(罗勇)的面子,再给你增加200元,月薪1000元。但是我单位没有食宿条件,需要你自己解决。

我把他的回复告诉了你,并且帮你分析了这项工作。你若是去了这家设计院工作的话,你1000元的月薪还不够你吃住的费用呢,等于你是义务为其奉献。

所以经再三考虑,我建议你还是不去打工,重新复读考研吧。你接受了我的意见,决定复习考研。虽然第一次你没有考上,但第二次你终于获得成功。研究生尚未毕业,建筑单位就去你们学校招聘建筑工程师了。由于在这期间你参加“雅思”和“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使得你的英语口语达到了较好的程度,于是你顺利通过面试,被上海那家建筑咨询公司聘用了。你的薪水也由原来的800元/月一下子涨到5000元/月了,简直是一步登天,你的好运从此开始。

现在你的薪水50000元/月,恐怕已是你同学当中最高的。也许他们嘴上不说,心里一定是非常羡慕的,因为你的工资要比他们高出几倍甚至更多。

【父亲】实践证明,咱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来,一个人必须得吃苦,必须得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我相信那些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在各行各业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人才,他们都是勤奋刻苦才获得成就的。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他们都是先有巨大的付出才能获取最后的成功……

【儿子】:我都听明白了,的确是当时的选择决定了我后期的发展方向。如果在高考这个岔路口,我爸没有帮助我把好关,任我随波逐流的滑下去,我今天的发展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令同学们羡慕。我肯定是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混一点仅供温饱的工资,再也没有奋斗的目标和勤奋努力并积极向上的追求。

若不然,我也可能会像其他的同学赋闲在家,啃老呢。那样的话,父母的负担就会重了。就像我爸以前说过,你有个公安局的同学,去年他去世之前就表示,他家儿子虽然大学毕业了,但是啥工作也不干。一天晃晃荡荡的在家里啃老。结果,他爸生气上火儿就得癌了。后来,他爸先去世了,没过几天这儿子因为喝大酒也突然去世了,谁家要是摊上这样的孩子实在是家门的不幸。

【儿子】:我自我感觉,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能生活在咱家这样一个重视对孩子教育的家庭,家长具有千方百计的把孩子培养优秀人才的思想理念。总体来说,我们不能保证每件事情都幸运,不能保证干啥都特别幸运。不能保证考上清华,然后又出留学,回国后又能当官儿。这种一顺百顺的命运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总是有不幸的东西的,只不过不幸的东西就是大家都不愿意去面对,所以大家都认为自己生活好像很不幸,实际上就看怎么比。

【父亲】:你上面说那个人是我的同学王振武,中学的时候他是我们班长,他儿子相对来讲不比你差,第一年高考就考上了辽宁科技大学,他也是建筑系,不过他是桥涵的专业。我认为他的野外作业一定会特别辛苦,所以他大约干了两三年就放弃了。他不干了后回开原了,回来之后可能又干了两三样工作,总而言之什么工作他都觉得苦,最后他都放弃了不干,一直在家呆着。后来他找了媳妇,那媳妇儿办一家保险公司,媳妇儿挺能赚钱的,他在家享受,成了地地道道的“啃老族”。

他爸看在眼里气在心上,他只好生暗气儿,因此得病了。他爸曾经跟我说过:我当初让你帮忙给我儿子找工作,但是,后来他又跟我说:“谢谢你了,不用了,我儿子啥也干不了……”

他儿子的观点就是愿意混吃等死,他愿意当一个无所作为、无所事事的啃老族,他就是这样的消极态度,他啥也不想干,啥也干不了,他的人生没有前途,没有目标,没有奋斗精神不能吃苦,所以他只好破罐子破摔。

前几天我们同学聚会,我问他妈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突然死亡?原来他爸爸去世之后,他找到了工作。在长春一处工地当个小领班。那天他与同志们在一起喝酒,他喝了许多的酒。结果他喝死了。

他比你还小呢,他死的时候大概也就三十五六岁吧。我的老同学韩德柱的儿子也是英年早逝,也是不到40岁,他是高血压造成的,但也是喝酒引起的吧?他们都是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不琢磨事儿,反正是混吃等死,所以说很快就完蛋了。

赵连会同学的儿子赵野是你下一届的吧,他高中学习不好。但是,好歹他考上了沈阳师范学院。沈师毕业后他回到了开原,他爸爸托市委书记魏俊星给他安排到市纪检工作。所有的手续都是我帮他跑的,赵野的人生后来混得不错,现在已提拔他当上了xxx室主任(副局级)。

总而言之,若不读书,人就没有前途,那些不读书的人,后来都成为了下岗职工,不是骑倒骑驴就是力工,肯定没好工作的,比如说董明辉的儿子开始帮别人卖电脑,儿媳妇当中介卖房子,这些活儿是赚不了多少钱的。

我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句话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的观点是,若是在过去,你可以不读大学,但是不可以不读书。也完全可以通过读书自学成为有才华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当今社会最好是能够考上大学,能够受到高等教育。因为。大学有系统的教学大纲,你可以接受到完整的全面的高等教育。你可以得到专业素质特别高的老师为你指点迷津,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轻而易举的得到最广博的学识,从而避免你在学习的道路上走许多弯路。

当然,你也可以不考大学。但是不可以不读书,一定要自学,一定要有文化,一定有品味,一定要有思路,有头脑,有思维、有见解,让人一看你的接人待物,一听你说话谈吐,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就会感觉到你这个人行,有头脑、有思路、有内秀……企业老板也会愿意雇你,甚至会重用你、提拔你并委你重任。

你若没有因这样的素质,反正我这一身力气,你让我干啥都行,这样的话你肯定挣不了大钱,也不会得到提拔和重用,你终将会碌碌无为而虚度一生。

你的老同学孙佳为,当年学习不错,顺利考上大学。本科毕业后,他肯定认为自己是很有才华的。但是呢,他始终上不去,原因呢?我认为他还是文化程度不够。

当年,我给你报志愿是建筑专业,这是我经过反复考虑的。我希望你参加工作后,能够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最好不要仅仅收入工资那么一点薪水,应当有一点儿额外收入的可能性;不要每天8小时地在办公室坐班守点儿,最好有一点时间的随意性。综合考虑后,我觉得建筑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比较乐观的。虽然现在有些变化了,但是还是比其他行业还要好一些。

现在看,你的求学路线还是按我的思路走的。如果按你妈的思路走的话,那恐怕不会有今天的结果。有可能像王胖儿似的花20万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当然我若安排你的工作可能10万也用不了),然后,天天早8晚5地在单位守点儿。王胖儿昨天晚上来咱家还跟我说,他天天上班老忙了。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常常随便糊弄一口。

前一段新冠疫情期间,社区办事处的工作天天整的特别紧张。若按照国务院规定,凡是疫情期间加班儿加点儿的都给补贴。可是,开原的领导只说了两字:“没钱!”结果,社区办事处的干部加班儿加点加强疫情的防控,只能是自担风险、白白付出,什么补贴都没有。说明啥了?没文化真的不行。

【父亲】:现在你加班儿一天,单位就给你补贴2000元,他加班几十天,单位一分钱不给。这是多大的差距啊?为什么会存在这这么大的差距呢?文化上有差距呗。你的文化比王胖儿要高多了,所以他永远也不会挣大钱的。他只有挨累,没有光明的前途。他自己也许不会这样看问题,因为在同龄人中,他已经优秀的了,毕竟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岗位,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资,他也感到满足了。

【儿子】:沈呹潇的病,大夫说就是她太要强了,把自己给累出病来了。为了写论文,她常常贪黑学习到半夜。因此,她的压力大。如果别人比她好,她就闹心,必须要更加努力地超过去。她本来也不是聪明人,就是靠死用功。她的刻苦精神,完全符合我爷的治学理念,整天啥都不干,就是埋头苦学。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量力而行。为了做好一项事业可以刻苦,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了。有的人就不想搞科研,你逼着他去搞科研那就是又累又不舒服,还没成果。

教育真的是很重要的,但是教育若不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不行的。事实已经证明,我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中国那么多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大家,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家族本身就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大科学家本身自家的家族就很厉害。

我觉得,教育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家庭遗传基因,还要有家庭环境的熏陶。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官宦出身。都是有头有脸的家里的孩子,你说的那种农村出身的,啥也不是家庭的,有好孩子,这个肯定是有的,这是少数,但是正是因为这是少数,所以就被大张旗鼓的渲染;

另一方面还要有家长的正确引导。我爸对我的教育本质上对,但是操作上不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