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们中学毕业50周年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写给各位老同学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
分类: 散文随笔 |
纪念我们中学毕业50周年
各位老同学:
1970年9月2日,这一天我一辈子不能忘。一晃时间已经过去了50年,又让我想起了50年前那些岁月,悠悠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16岁那一年(1968年11月),
我们进走进了同一间教室。
课本发下来了,不是“数、理、化”,也没有“文、史、地”,
数学, 仅仅才学了“因式分解”,
物理也只刚刚弄懂了家庭的照明电路;
化学只了解了“元素周期表”。
后来,学校又相继发给我们两本书:
一本叫《划线》,是木工师傅画图下料的知识;
另一本叫《机械制图》,
是工人师傅利用“主、俯、旁三视图”的原理,
进行机械绘图和加工的一本书。
这几本书,一直陪着我读完了两年的中学时代,
其知识的含量实在让人可笑。
我参加了全国高考时才发现,
原来我在中学的数学,
仅仅才学了“因式分解”和“一元一次”开平方。
物理也只刚刚弄懂了家庭的照明电路,
不过是“电阻、电流、电压”等新名称;
化学,好像只学了水、氧气和食盐的分子式,
了解了“元素周期表”,掌握了几种物质的化合价……
那时的体育课,我们经常练习的就是投手榴弹和刺刀上膛。
每当学校组织重大活动,我们人人一身草绿色戎装。
肩背“各色不等”的木,
随着口令声四起,一边,
那阵式也“颇为壮观”。
体育课的另一内容是“挖地道”,
地道就在我们教室的课桌下,
从一间教室挖向另一间,最后,全校贯通。
我们也学电影《地道站》的样子,
把地道挖得既复杂、又隐蔽。
既有“死胡同”、又有阱,
到时候,就能与“鬼子”捉迷藏。
音乐课学唱的歌曲,上课前和放学后,都要做。
课间要组织师生集体跳舞。
我们的“学工”也很有意思,
学生像工人一样“三班倒”顶岗。
我在“压光机组”当操作工,
就是将成捆的纸坯送进压光机压光。
几个月的“学工”劳动,
我已能和师傅一样熟练地操纵压光机……
一年半的时间就这样被碌碌无为地耗光。
四分之一的同学留城当了工人,
四分之三的同学下。
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难忘。
在这里,我只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那段日子真的令人,
那是我脑海里永远抹不掉的一段记忆,
一想起来,就仿佛回到当年的现场:
是几间破旧漏雨的平房,
门窗的玻璃早被打碎换成了塑料布钉上。
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冬天,外面下大雪屋里水缸冻成了冰坨
一年四季的超负荷农活,让人终身难忘。
肩膀被磨得红肿却绝对不可以喊一嗓!
夏季麦收,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加劲拔得忙。
后背被烈日晒秃噜了皮,前胸被麦芒扎得红肿疼得慌!。
“如芒在身”的我,痛得甚至十几天不敢穿衣裳……
秋季的“农田基本建设”,
需要出民工、挖河道、挑土方,
还要起早贪黑割地,保证颗粒归仓。
冬天打场,扛粮的重活更是少不了知青,
满满一麻袋的水稻或者玉米,要上跳板再倒进粮仓……
每天的劳动,必须干到看不见太阳。
在朦胧的月光中,
们才可以疲惫不堪地回到 点的土炕上。
那难忍的饥饿感不知何时没有了?
一头扎到炕上只想睡觉,而且一年四季都是这样。
我咬紧牙关战胜了一切困难,
当年便挣得了整劳力的工分。
四年半的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
就因为自己有了这段经历,
再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
我要感谢当年农村那艰苦的环境,
锻炼了我,也养成了我凡事不甘落后的性格。
如今,岁月荏苒韶华已过。
年近古稀的我们竟然迎来了我们毕业五十年的华诞。
一连五排是我们最早结识的缘分约定,
“情系一连五排”是大家最温馨的朋友圈,
还有,老同学聚会才是倾述衷肠的好地方。
谁也不曾想,50年后我们仍然会在一个群里心情舒畅。
记得,我们第一次聚会还隐约地有着当年的模样,
但如今,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端详对方似乎似曾相识,拿不准、叫不出、让人急得慌,
必须自己报出名字,才会让对方想起当年的模样。
原本的少年少女,如今已划入到退休爷爷奶奶一行。
满头的乌黑头发,早已经是两鬓白霜。
有人已经秃顶,有人身体已经不具备来聚会的健康。
最令人心痛的是,还有人去了天堂……
互相寒暄中不再问对方:
官职多高?薪水涨没涨?
大家关心的问题多是:
你体检的各项指标怎么样?
现如今,你的退休费能不能及时发放?
今天,我们共话那个曾经的青葱岁月,
我们仍然一起走在未来前行的路上,
我们还会风雨相伴,时常聚在一起共述衷肠。
让我们互相手挽手相互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