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共图书馆应向全体公民开放

(2020-07-24 11:44:19)
标签:

公共图书馆应向全体公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散文诗歌小说杂谈评论

文化艺术体育摄影作品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世象杂谈

 

公共图书馆应向全体公民开放

 

李晓东 

公共图书馆应向全体公民开放

春节回沈与父母团聚,吃饱喝足之后,随意到外面遛遛,意在消化消化装满酒肉的胃,父母家住南塔,只能在“鞋城”附近转转,让人扫兴的是,平日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商家, 因过年放假都已关门闭店。兴致索然,只得原路返回。偶然抬头,看见省图书馆那高高的台阶上,人来人往的身影不断。难道省图书馆还在开馆? 于是, 我的脚步便不由自主地朝其走去。果然,那门上贴着一纸告示:“春节照常开馆......”,立即给了我一个惊喜!

推门而入, 马上被馆内的设施所吸引。且不说那开架借阅的方便, 图书资料的丰富新版, 单就借阅分类就足以让我惊呀并羡慕不己......音像资科室、外文资料室、报刊室、杂志室......在二楼南侧一角, 还设了一处售价优惠的书摊, 方便爱书的购书人。

目睹出来进去的借书人,  还有那些低头不语的阅读者, 我很为沈阳人感到幸福, 多好的图书馆、多好的借阅环境、多么多的精神食粮......当我从一楼上到二楼, 从南侧转到北侧, 再转回到南侧。内心里只是遗憾自己不是沈阳人, 更遗憾的是没能办借阅证(虽然馆内章程规定:凡辽宁籍人, 均可持身份证办理), 因此不便冒然闯进借阅室, 只能“隔江观火”地站在门外, 隔着玻璃窗羡慕他人。

转来转去的我, 想进去看看的欲望仍“贼心不死”, 或者不借阅, 浏览一下总该可以吧! 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迈进了报刊杂志阅览室, 尚未走近阅览架, 门旁的管理人员早喊住了我。“我不看书!只想浏览浏览......”怕她撵我出去, 我急着辩解。“请你先登一下记!, 明知自己缺理, 不敢强词争辩, 乖乖地退回到门口, 定睛细瞧, 不过是在登记本上签个姓名, 这有何难?原来“登记一下”我便享有了阅读的权力, 此时, 对省图书馆我己有了亲切感!

这让我想起前些日子某报的一篇短文, 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国家图书馆对读者不应有的诸多定位限制。文章说:“它首先是为' 党政军领导' 服务的, 其次是为' 重点科教研生产' 服务的, 最后才轮到普通读者。而普通读者也被分为三六九等, 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或职称级别不够, 就不能办理某个层次的读者卡; 如果你无力交纳数额不菲的押金、工本费、和注册费等, 就办不了读者卡, 连起码的借阅权利也没有。”文章认为:“这种做法, 实际上等于把图书馆办成了具有排他性的' 俱乐部' 。其负面效果不仅减少了读书收益的' 外溢效应' -----读书对个人、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而且也导致了公民个人投资的增加, 因为可读书变成了藏书, 知识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而最重要的是, 它还在实际上构成了对一部分公民的歧视, 有违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上述观点我非常赞同。

据说, 国外那些经济发达、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 公共图书馆多是免费向全体公民开放的, 即使是流浪者, 也同样可以与其他读者平等地阅读。我觉得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因为公共图书馆的投资经费不同于其它图书馆, 比如学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本校的教育经费和学生交的学费, 产权属于学校, 使用权(即管理、阅读)自然属于老师和学生, 因此具有合理合法的排他性。其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情况也大同小异, 对此,不能求全责备、一刀切地要求其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仅能视其为“浪费的资源”, 这需要通过深化改革, 去挖掘和利用。而公共图书馆的所有经费都是由各级财政提供的, 产权属于国家和各级政府(仍是国家), 使用权也因此属于全民。从这个意义上说, 每个公民都是“公共图书馆”的主人, 任何公民都有使用的权利。不论你的地域区属, 不看你的社会阶层, 因为我们享用的是全社会的公共资源。

前几天, 北京某报又发出一条让人高兴的新闻:“北京首个专为外来工开设的图书馆开馆”。令人欣慰的是, 在北京的外来工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阅读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体现了政府对外来工这一群体, 使用社会公共资源, 自由分享书刊知识信息权利的重视。不过高兴之余, 也让人深感不安的是, 如果顾名思意, 这“专为外来工开设的图书馆”也许同“国图”一样, 对服务对象有一定的限制, 同样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那么, 非外来打工者怕是不会被允许自由阅读的, 由此产生的“资源使用壁垒”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也许我的多虑是杞人忧天, 只是希望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能面向所有的公民! 因为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的体现公民平等的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 平等的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 也才能最大地发挥公共资源为全社会公民所利用的作用。

这又让我联想到与之风马牛不相关的另一件事情, 据报载:为方便群众“方便”, 从去年1031日始, 洛阳市决定, 市区沿主次干道两侧的企事业单位内部厕所全部对外开放。事情不大, 意义深远! 我觉得这也是资源共享的措施, 更是打破“资源使用壁垒”的重要举措, 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 此举, 是否值得图书馆业借鉴, 尚待探讨。我只是期待着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去效仿“省图”, 敞开胸怀接纳所有的公民读者!虽然有关管理人员工作量会增加许多, 虽然有关的管理费用会减少不少, 但是, 从大局审视, 这种做法必将对建立“学习型社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那么,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舍不得这小小的付出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